安阳:低空经济新赛道上的领跑者
安阳:低空经济新赛道上的领跑者
2024年2月,一个名为“蓝天实验室”的科研机构在河南安阳正式挂牌成立。这个由河南省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组建的实验室,承载着安阳打造低空经济增长新极点的雄心壮志。
空域优势与政策支持:安阳发展低空经济的先天优势
安阳发展低空经济,首先得益于其独特的空域优势。作为中国通用航空的发源地之一,安阳拥有3000米以下、4420平方公里的自有飞行空域,与军方管理无交叉,每年的飞行天数超过320天。此外,安阳还建设了全国最大、最先进的5G-SA对空专网,5G网络覆盖面积达1272平方公里,可实现3000米以下5G信号全覆盖。
政策支持方面,安阳将低空经济列为八大先进制造业支柱产业之一,并在2024年年初专门梳理出相关发展计划。政府投资11.4亿元建设航空航天产业园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完整产业链: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安阳的低空经济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从上游的无人机主机、发动机、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研发生产,到中游的无人机整机制造,再到下游的航拍、测绘、巡检、农业植保等应用服务,各个环节紧密相连。
目前,安阳涉航企业已达65家,业务范围涵盖整机研发、发动机、飞控系统、电池等多个领域。其中,安阳无人机产业园已入驻企业近40家,形成了无人机整机、发动机、飞控研发、智能电池、配件生产和飞手培训、飞行服务的全产业链。
值得一提的是,安阳的无人机企业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协作紧密。例如,当地企业曾联合开发一款中型长航时中继通信无人机,从设计到生产,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各展所长,最终成功研制出满足应急救援需求的产品。
创新驱动:蓝天实验室引领技术突破
2024年2月成立的蓝天实验室,是安阳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创新平台。实验室由向锦武院士担任主任,汇聚了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单位的科研力量,聚焦低空空域管理、无人机系统关键技术等研究方向。
实验室设立了低空空域管理体系建设应用、无人机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无人机检验检测技术研究、无人机适航创新研究4个科研中心。目前,实验室已从企业初筛的14个研究课题中优化出5个符合安阳产业发展实际、具有行业引领性、可实现高效转化的课题。
应用场景:让无人机真正“飞”起来
安阳正在积极探索无人机在城市中的应用场景。目前,该市已形成了8个典型应用场景和14项规范。具体应用包括:
医疗应急运输:安阳市无人机医疗低空运输网络一期建设方案已完成,将通过基础设施复用、航线串联方式,在安阳市中心血站以及各大医疗机构布设无人机起降场,划设7条航线,打造血液配送、医院跨院区物资互通、城市医联体物资配送3个无人机运输场景。
城市物流配送:在CBD等商业繁华区域建设外卖配送场景,利用无人机实现快速配送。
智慧物流:依托安阳至内黄50公里的5G智慧物流示范航线,打造智慧物流场景。
其他创新应用:包括农业植保、环境监测、电力巡检等领域,无人机都已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安阳拥有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安阳工学院、安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设置有通航类相关专业,太行低空学校是全国第一批具有无人机驾照培训考试资质的学校。这些院校和培训机构为安阳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展望未来:打造低空经济新高地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安阳低空经济正迎来快速发展期。未来,安阳将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技术创新:持续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技术、无人机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突破。
产业升级: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市场拓展:在更多领域推广无人机应用,扩大市场份额。
标准制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提升安阳在低空经济领域的话语权。
安阳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随着蓝天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建设,以及各类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安阳有望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