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加减:中医治疗肺寒咳嗽的有效方剂
二陈汤加减:中医治疗肺寒咳嗽的有效方剂
肺寒咳嗽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痰白稀等症状。在中医临床上,二陈汤是治疗肺寒咳嗽的经典方剂之一。本文将介绍二陈汤的组成、功效以及在治疗肺寒咳嗽中的具体应用。
二陈汤的组成与功效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四味中药组成。其中,半夏和陈皮以陈久者为佳,故名“二陈”。该方具有燥湿化痰、理气止咳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湿痰咳嗽。
-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 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 茯苓:健脾祛湿
- 甘草:调和诸药
肺寒咳嗽的辨识要点
肺寒咳嗽的主要症状包括:
- 咳嗽声重,痰稀色白
- 形寒肢冷,发热轻
- 胸痛,面色青白
- 咳逆倚息,不能平卧
在中医辨证中,肺寒咳嗽多由外感风寒侵袭肺部,导致肺气失调所致。治疗时需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二陈汤加减的具体应用
国医大师颜正华在治疗痰湿蕴肺型咳嗽时,常使用二陈汤加减。具体应用如下:
- 基础方:半夏、橘红、茯苓、甘草
- 加减方法:
- 若兼外感风寒,可加杏苏散
- 若寒热错杂,可用止嗽散加减
- 若痰湿化热,可用清气化痰汤加减
临床案例分析
以颜正华教授治疗的一例痰湿阻肺咳嗽为例:
患者李某,女,36岁,咳嗽1个月,痰多色白质黏,胸闷。平素喜食,食后易胃胀、反酸、打嗝,口腔有异味,口干,大便偏干,2日1行,小便正常,易急躁,易自汗。末次月经:2月12日,色黑,量可。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
初诊方药:荆芥穗6g,桔梗6g,陈皮10g,杏仁10g,大贝母10g,全瓜蒌30g,决明子30g,香附10g,神曲12g,生麦谷芽各12g,炒枳壳10g,佛手6g,益母草15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情绪改善,仍喜食,纳多,咳嗽,胸闷气短,痰多色灰黄,鼻塞涕黄,咽痒痛,左胁下压痛,大便调,小便黄,舌尖红,脉细滑。
二诊方药:荆芥穗6g,金银花15g,黄芩10g,鱼腥草(后下)30g,桔梗6g,生甘草5g,杏仁10g,大贝母10g,瓜蒌皮12g,陈皮10g,郁金12g,枳壳10g,款冬花10g,竹茹6g。14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咳嗽痰多,色白易咳,易怒,咽痒,大便时溏,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滑。
三诊方药:荆芥6g,鱼腥草(后下)30g,桔梗6g,生甘草6g,款冬花10g,百部10g,白前10g,陈皮10g,茯苓30g,生薏苡仁30g,香附10g,益母草20g。14剂,水煎服,日1 剂。
四诊:咳嗽胸闷减轻,咽痒红,二便调。末次月经:3月26日。舌红苔薄白,脉细滑。上方去香附、益母草。待月经完,加大贝母10g,金银花12g,连翘 10g。继服10剂,诸症均释。
此案例充分展示了二陈汤加减在治疗肺寒咳嗽中的临床效果。通过辨证施治,灵活加减药物,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使用注意事项
- 二陈汤主要用于治疗湿痰咳嗽,对于热痰、燥痰等其他类型的咳嗽需谨慎使用。
- 方中半夏有毒,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孕妇慎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二陈汤作为治疗肺寒咳嗽的经典方剂,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但需注意,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随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