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亿拍卖30年经营权,本溪停车产业引关注
1.62亿拍卖30年经营权,本溪停车产业引关注
近日,辽宁本溪以1.62亿元的起拍价公开拍卖30年智慧停车位及公共空间广告设置特许经营权,引发广泛关注。这一数字相当于本溪县2024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三分之一,凸显出停车位资源的巨大价值。
特许经营权:地方政府的新融资渠道
自2019年以来,停车位特许经营权已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融资手段。据统计,2022年全国18个省份的273个地区发布了公共停车资源特许经营权出让公告,出让金额合计830亿元。其中,贵州省出让规模最大,72个项目合计金额达到188亿元。
这种模式的兴起与地方财政压力密切相关。2021年至2023年,财政部公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逐年下跌,分别为8.71万亿元、6.68万亿元和5.8万亿元。在此背景下,盘活存量资产、转让特许经营权成为地方政府缓解财政压力的重要途径。
智慧停车:千亿级蓝海市场
智慧停车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23年末,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36亿辆,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带来了巨大的停车需求。智慧停车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停车资源的高效整合,有效缓解了城市停车难问题。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智慧停车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24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6.75%。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智慧停车市场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北京实践:创新破解停车难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停车难题,各地纷纷探索创新解决方案。以北京为例,今年通过利用边角空地、闲置场所新建停车设施,累计挖潜新增停车位2.8万余个。明年计划继续新增2.5万个车位,并通过错时共享方式增加1万个车位。
在具体实践中,北京采取了多种创新措施:
- 立体停车场建设:如东城区天坛北门立体停车场,通过“向上”挖潜,将原应急物资储存用地改造成容纳228个车位的立体停车楼。
- 错时共享停车:如朝阳区和院文创园,将平面停车场改造成立体停车楼后,不仅满足园区需求,还为周边老旧小区提供包月车位。
- 政策引导:海淀区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增加停车设施供给资金奖励办法(试行)》,通过资金奖励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停车设施建设。
机遇与挑战并存
停车位特许经营权的转让模式虽然为地方政府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但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例如,2023年广西南宁“天价停车费”事件中,慧泊公司通过质押特许经营权获得72亿元融资,最终因收费过高引发社会舆论。
因此,在推进停车位特许经营权转让的过程中,需要平衡好以下几个方面:
-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要考虑财政收入,又要确保市民利益不受损害。
- 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避免“寅吃卯粮”的短视行为,确保地方可持续发展。
- 市场竞争与公平性:防止特许经营权被少数企业垄断,确保市场公平竞争。
总体来看,停车位特许经营权模式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推动智慧停车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确保这一模式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