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豆期货:供需失衡下弱势难改
东北大豆期货:供需失衡下弱势难改
近期,东北大豆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自2024年12月以来,大连商品交易所黄豆一号主力合约价格持续震荡下行,从4985元/吨的开盘价一路下跌至3936元/吨的收盘价,全年跌幅高达21.06%。进入2025年,虽然市场出现了一波反弹行情,但从整体趋势来看,国产大豆仍处于熊市周期。
市场现状:价格下跌,交易活跃
从近期的市场表现来看,东北大豆期货价格呈现明显的下跌趋势。以大连商品交易所黄豆一号主力合约为例,2405合约收盘价为4739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36元/吨,跌幅0.75%;2401合约收盘价为4997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58元/吨,跌幅1.15%。尽管价格持续下跌,但市场交易依然活跃,2405合约持仓量达到122953手,2401合约持仓量更是高达123346手。
影响因素:供需失衡,政策调控
东北大豆期货价格的持续下跌,主要受到供需失衡和政策调控双重因素的影响。从供应端来看,2024年我国大豆产量再创新高,达到2065万吨,同比增长1.4%。其中,东北三省一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55亿亩,虽然较上年减少223.2万亩,但仍处于历史第三高水平。加之全球大豆丰产,进口大豆供应充足,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供应压力。
需求端的表现则相对疲软。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2024年我国食品用大豆消费量维持在1850-1900万吨的水平,未能出现明显增长。同时,由于进口大豆压榨的豆油在餐饮行业中更具比价优势,国产大豆的压榨消费占比持续低迷。此外,肉蛋禽价格的整体下行也抑制了豆制品的消费需求,使得国产大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环境。
政策层面,2024年国产大豆收储政策出现重大调整。与往年不同,政府首次委托九三集团在产区代收和代加工,代收量仅为110万吨,远低于上年300万吨的调节性储备收购量。而且,此次收储价格基本随行就市,托市不托价的政策思路较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价格支撑力度。
后市展望:供过于求,弱势难改
展望未来,东北大豆期货市场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从短期来看,市场将继续消化当前的高库存,价格可能维持区间震荡走势。中期来看,二季度虽然可能出台收储或代收储政策,但随着价格支撑政策转向市场化,收储力度和价格支撑力度料将逐步减弱。长期来看,2025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可能继续增加,供应过剩的格局难以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2月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明确提出,2025年要多油并举巩固大豆油料扩种成果。这意味着未来大豆种植补贴将继续保持高位,国产大豆种植面积有望进一步扩大。在各大作物种植效益均不理想的情况下,受到政策支持的国产大豆种植面积或将继续增加。因此,2025年国产大豆仍然供大于求,虽然有大型国企代收政策出台,但依然不能改变弱势,收储力度和价格支撑或不及市场预期,价格易跌难涨。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建议保持谨慎态度。虽然短期内可能出现技术性反弹,但从中长期来看,国产大豆仍处于熊市周期。投资者在参与期货交易时,应充分考虑市场风险,合理控制仓位,并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锁定未来价格,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