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湖砂锅鱼头煲:冬日暖心美味
天目湖砂锅鱼头煲:冬日暖心美味
在江苏溧阳的天目湖畔,一道砂锅鱼头煲已经温暖了人们近半个世纪。这道起源于1975年的美味,不仅成为了常州的美食名片,更是一段关于匠心与传承的佳话。
一段偶然的美味发现
故事要从天目湖畔的一位老书记说起。上世纪70年代,天目湖还叫沙河水库,水库职工在处理鳙鱼时,常常将鱼头丢弃。时任水库老书记徐玉根觉得可惜,便将这些鱼头捡回来煮汤。经过几年的摸索,他发现这种鱼头汤异常鲜美,汤色如乳,香气扑鼻。
这一发现引起了当时在水库食堂工作的朱顺才的注意。这位从部队转业来的炊事员,凭借军人的执着精神,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良,终于在1975年创制出了这道闻名遐迩的砂锅煨鱼头。
三十余道工序的匠心之作
制作天目湖砂锅鱼头,选材是关键。必须选用天目湖中自然生长的野生大灰鲢,这种鱼头肉质细腻,富含胶原蛋白。鱼头需在七到八斤重时捕捞,过大则肉质粗糙,过小则不够肥美。
烹饪过程更是讲究,需要经过三十多道工序。首先将鱼头洗净,去鳞去鳃,除去内脏,然后下锅煎至两面金黄。这一步看似简单,却最考验厨师的火候掌控能力。煎好的鱼头捞出,放入砂锅中,注入清澈的天目湖水,加入葱结、生姜、料酒、香醋、香菜、胡椒等调料。砂锅置于火上,先用大火烧开,撇去浮油,再转小火慢煨。
这个过程需要持续三个小时以上,期间厨师需要时刻关注火候,适时调整。最终,一锅白里透红、细嫩无比的砂锅鱼头才能呈现在食客面前。上桌时,汤色如乳,鱼肉白里透红,细嫩似豆花,绝无土腥味,肥而不腻,美妙绝伦。
冬日里的一份暖心美味
在寒冷的冬季,一份热腾腾的砂锅鱼头煲无疑是最好的慰藉。砂锅的特殊材质使其受热均匀,保温时间长,即使在寒冷的户外,也能保持长时间的热度。鱼头富含胶原蛋白,能有效驱寒保暖,特别适合冬季食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天目湖砂锅鱼头的汤色乳白如脂,鲜美浓郁,特别适合冬季食用。鱼头富含胶原蛋白,能有效驱寒保暖,特别适合冬季食用。鱼头富含胶原蛋白,能有效驱寒保暖,特别适合冬季食用。
从地方美食到文化名片
这道菜的美味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1982年,75国驻华使节品尝后无不交口称赞。1985年,邓小平在南京品尝时称赞其为“今晚最好吃的一道菜”。有教育家甚至赋诗“鲢鱼头味美,三载有余香”。
2002年,天目湖砂锅鱼头在第三届中国美食节上被评为“中国名菜”。2013年,其制作技艺入选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它已位列“常州十大美味”之首,成为常州的一块“金字招牌”。
从一道偶然发现的美味,到如今的常州美食名片,天目湖砂锅鱼头不仅是一道菜,更是一段关于匠心、传承与创新的动人故事。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不妨来一份热腾腾的砂锅鱼头,感受那份源自天目湖的温暖与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