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睡眠研究会推荐:改善睡眠质量的心理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睡眠研究会推荐:改善睡眠质量的心理方法

引用
人民网
9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4/15/content_26052313.htm
2.
https://wsjk.ln.gov.cn/wsjk/ztzl/qlzhxxgzbdfyyqfkgz/fkzs/2024032516394898900/index.shtml
3.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for-insomnia-in-adults
4.
https://www.wchscu.cn/public/department/yzyz/detail/83512.html
5.
https://www.beijing.gov.cn/fuwu/bmfw/jhsyfwzdzx/2024sjsmr/kpzs/202403/t20240313_3588982.html
6.
https://rs.yiigle.com/cmaid/1506233
7.
https://www.chimei.org.tw/main/cmh_department/53000/nurse_epaper/nurse9703/menu02/02.htm
8.
https://eshop.vitagreen.com/blogs/health/waking-up-still-feeling-tired?srsltid=AfmBOopDqpvbis7gOnQemo1r1Z5j-RaR2ZbSl8G-UfRCjIiIxZ3vgREI
9.
https://www.jjq.gov.cn/openness/public/6606161/39342884.html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平均夜间清醒1.4次,平均睡眠时长仅为6.75小时,远低于健康中国行动建议的7-8小时。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数据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23年中国居民睡眠指数仅为62.61分,为近3年最低。

睡眠不足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不仅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然而,面对睡眠困扰,很多人选择了错误的应对方式,比如过度依赖助眠产品。据调查,2023年智能电动床、智能床垫成交额分别增长125%和82%,但这些产品真的能解决睡眠问题吗?

专家指出,改善睡眠质量的关键在于调整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而非单纯依靠外在设备。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科学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01

睡眠障碍的根源:不只是生理问题

睡眠障碍并非简单的生理问题,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因素。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人民医院院长陆林指出,对互联网、手机的依赖是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不同职业群体中每晚睡眠时长在8小时及以上的比例均低于50%,56%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8小时,且有52%的人在零点后入睡。

除了网络依赖,情绪和压力也是睡眠的“拦路虎”。临床发现,一半以上的患者可能都是心理因素引发的睡眠障碍。比如,考研压力、工作焦虑等都可能导致失眠。因此,改善睡眠质量,首先要从调整心理状态入手。

02

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睡眠的金标准

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治疗失眠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改变错误的睡眠认知和不良习惯来改善睡眠质量。CBT-I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睡眠限制法

通过限制卧床时间来提高睡眠效率。比如,如果你平均每晚实际睡眠时间为6小时,那么就将卧床时间限制在6小时,逐渐增加到理想睡眠时间。

刺激控制法

建立床与睡眠之间的良性条件反射。具体做法包括:只有感到困倦时才上床;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如果躺下20分钟后仍无法入睡,就起床做一些放松的活动,直到有睡意再回到床上。

放松训练

通过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方法减轻身体紧张和心理焦虑,帮助更快入睡。

认知干预

纠正对睡眠的不合理信念,比如“必须睡够8小时”“失眠会导致精神崩溃”等。要知道,睡眠需求因人而异,过度关注睡眠反而可能加重失眠。

03

实用建议:从生活细节入手

除了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一些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整也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 规律运动:晚饭后1小时进行散步或慢跑等适度运动,但避免在睡前3小时内剧烈运动。

  • 热水泡脚:睡前用温热的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心放松。

  • 保持平静心态:睡前不要进行激烈讨论或接触刺激性内容,可以通过阅读、听轻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

  • 营造适宜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

04

正确认知:摆脱助眠产品的迷思

面对睡眠困扰,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购买各种助眠产品。然而,专家提醒,这些产品的实际效果往往因人而异。比如褪黑素,它确实可以调节睡眠周期,但可能更适合因长期熬夜导致褪黑素分泌紊乱的人群,或是倒时差的人群。市面上大部分睡眠仪,其主要作用原理为微电流的刺激,效果尚不明确,特殊人群还需谨慎使用。

北京大学睡眠研究中心主任韩芳建议,不要过分依赖助眠产品的指标和参数,只要第二天早晨能够“满血复活”,就是好睡眠。与其盲目追求各种助眠产品,不如先从调整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入手。

05

及时就医:专业帮助就在身边

如果自我调节无效,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目前,全国多家医院已建立睡眠中心、睡眠监测室等专业机构,可以提供系统的评估和治疗。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黄志力表示,科技创新将是未来睡眠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AI等新技术改善睡眠质量值得期待。

改善睡眠质量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通过调整心理状态、改善生活习惯,辅以必要的医疗帮助,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睡眠解决方案,重获高质量的睡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