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直隶总督署:古建中的清史缩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直隶总督署:古建中的清史缩影

引用
9
来源
1.
http://www.eeo.com.cn/2024/0224/639071.shtml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A0%E4%B9%8B%E6%B4%9E
3.
http://www.bdyytx.com/newsdetails/64.html
4.
https://m.bd.bendibao.com/tour/30995.shtm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2%B3%E9%81%93%E6%80%BB%E7%9D%A3%E7%BD%B2%E9%81%97%E5%9D%80
6.
https://www.qings.com/memory/onroad/413924/
7.
http://www.qinghistory.cn/zz/435624.s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C%AC%E4%B8%80%E6%AC%A1%E9%B8%A6%E7%89%87%E6%88%98%E4%BA%89
9.
http://www.bdyytx.com/newsdetails/66.html

“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在保定古城中央,有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它威严凝重,见证百年的迎来送往。它就是直隶总督署——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

直隶总督署始建于元代,清雍正八年(1730年)经过大规模扩建后正式启用,历经187年沧桑,见证了清朝八帝的更迭。作为清代第一号地方大员的办公场所,直隶总督署不仅是一座普通的建筑群,更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

直隶总督署坐北朝南,为小式硬山建筑,占地30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为主体,由五进四合院组成。各院正房均建筑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两侧配以左右耳房、厢房等,布局严谨,等级分明。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仪门,面阔三间的硬山式门厅,上书“威抚畿疆”,彰显这座总督府的赫赫威严。仪门之后,一条甬道贯穿南北,两侧古柏参天,据说这些古树栽种于明朝嘉靖年间,已有500多年历史。

甬道中央矗立着“公生明”牌坊,牌坊背面刻有黄庭坚所书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督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以此告诫为官者。这座牌坊是现存品阶最高的戒石坊,时刻提醒着官员要公正廉明。

甬道尽头是总督署的核心建筑——大堂。大堂为五开间,长22米,进深10米,高9米,是总督拜牌迎旨、举行重大政务活动的场所。大堂正中屏风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堂内太师椅、公案桌等一应俱全,彰显着昔日的威严。

大堂之后是二堂,又称退思堂,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外地官员的地方。二堂正中竖一木雕三扇座屏,中间雕有麒麟,象征一品武职大员。二堂悬挂的“政肃风清”匾额,体现了清代官员的政治理想。

穿过二堂,便是内宅区域。三堂(官邸)是总督的书房和内签押房,历任总督习经练字、著书立说多在此完成。四堂(上房)则是总督及其家眷生活起居之所,布局严谨,生活气息浓厚。

直隶总督署不仅是建筑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自雍正至宣统八帝期间,这里见证了99任、74位总督的更迭。其中不乏名垂青史的人物,如被康熙皇帝评为“廉吏天下第一”的于成龙,修建莲池书院的李卫,兴农治水的方观承,以及清末名臣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

张之洞是直隶总督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于1884年(光绪十年)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后于1889年(光绪十五年)至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任湖广总督。在任期间,他大力推行洋务运动,创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等重轻工业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直隶总督署还见证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作为京畿重地,这里的每一次决策都影响着清朝的政局。从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到袁世凯参与戊戌政变,直隶总督署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诸多重要时刻。

如今,这座见证百年沧桑的直隶总督署被辟为博物馆,不仅设有《清代官宦生活习俗展》《直隶总督曾国藩专题展》《清代帝后肖像展》《直隶总督生平展》《直隶总督署廉政文化展》等常设展览,更成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直隶总督署承载了74位总督的是非功过,自设立以来,兴农治水、察吏安民、外交事务、办理洋务及推行新政等重大历史事件都与这里密不可分。从叱咤风云的政治往事到抵御列强的悲壮战歌,从近代蒸汽机车的阵阵轰鸣到新式学堂的琅琅书声,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深刻影响着清代时局。

如今,这座历经风云变幻的建筑终究归于平淡,仿佛一位看尽繁华沧桑的智者,静静等候每一位走进这里的路人,讲诉一段曾经的发生在这里的旧时故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