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智能制造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高地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智能制造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高地
在202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凭借其创新的“职场化+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一举斩获4项大奖,其中2项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学校的教学实力,更体现了其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领先地位。
学校概况:历史积淀与现代发展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78年,前身是昌潍纺织工业学校。经过40余年的发展,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涵盖纺织服装、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学校现有浮烟山、滨海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开设52个专业,其中制造类专业占比高达68.6%。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双高计划”A档专业群建设单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职场化+信息化
学校创新性地提出“职场化+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校与潍柴集团、歌尔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建14个产业学院和670个校外实训基地,将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转化为教学场所。同时,学校开发了112部新形态教材和1000余门在线课程,建有1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99门省级精品课程,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实践
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牵头成立山东省智能制造职教集团,入选教育部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学校还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投资1.8亿元,建有智能制造单元、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等9个实训中心,面向27个专业开发了400余项生产性实训项目。
此外,学校还投资4亿多元,建设了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虚拟现实公共应用体验中心,包含智能设计与制造等6大实训中心。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果: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高达90.66%,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81.72%,其中博士学位教师58人。学校还拥有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省级团队13个,以及多个教育部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近五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49项,其中一等奖20项。学校连续三年在山东省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中获评A档,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展望未来:服务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将继续深化“职场化+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将围绕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贡献力量。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深化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完全有能力培养出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