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京杭大运河:诗词里的千年水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京杭大运河:诗词里的千年水路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A%8B%E5%94%90%E5%A4%A7%E8%BF%90%E6%B2%B3/9482208
2.
https://www.sohu.com/a/793265988_121106842
3.
https://www.stdaily.com/cehua/Apr6thr/fmxw.shtml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A%8B%E5%94%90%E5%A4%A7%E8%BF%90%E6%B2%B3
5.
https://www.baike.com/wikiid/7195178017709965347
6.
https://m.jstv.com/news/2024/7/8/1259938050043031552.html
7.
https://m.jstv.com/news/2024/12/2/1313067842153734144.html
8.
https://www.hangzhou.gov.cn/art/2024/6/21/art_812262_59098959.html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09/07/78463697_1125714841.shtml

京杭大运河,这条绵延1794公里的人工水道,自春秋时期开凿至今,已经静静流淌了2500多个春秋。它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运河。

历史的见证者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始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伐齐国,开凿了邗沟,这是大运河最早的雏形。隋炀帝时期,大运河实现了南北贯通,成为连接江南与中原的重要水道。到了元代,郭守敬主持“裁弯取直”工程,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京杭大运河。

这条古老的运河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变迁。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写道:“万艘龙舸绿丛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既描绘了大运河的壮阔景象,也道出了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功过。

文化的承载者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交通运输的通道,更是文化的载体。它沿途经过数十座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当代诗人季风,生于运河畔,长于运河边,用130首诗作记录了这条母亲河的点点滴滴。

在《爱运河》中,季风写道:“爱一条河,我就枕着它入眠,我爱它一晃而过的消失,也爱它归来之后一身的疲惫。”这种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运河的深深眷恋。在他眼中,运河“不只是生活的舒适,更多的是心灵的抚慰与精神的启迪”。

活态的传承者

2014年,京杭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如今的运河,依然发挥着重要的航运功能。2022年4月,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707公里河段实现全线通水,这是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

正如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所说:“通过大运河,我真的感觉到两个字:传承。传承才是真正的目的。我们的祖先创造了2500年的运河。在我们的手中,要让它继续活着,继续发挥作用,传承给我们子孙后代,永远叫它一条活态的文物。”

京杭大运河,这条流淌了两千多年的水上通道,不仅是一条运输物资的航道,更是一条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诗意长河。它见证了王朝的更迭,承载了文人的墨宝,滋养了两岸的百姓,如今仍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