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如何通过环保措施防滑坡?
筠连县如何通过环保措施防滑坡?
2025年2月8日,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突发山体滑坡,滑坡体厚约10至20米,宽约100米,滑坡方量达到10万余方,造成29人失联。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再次敲响了地质灾害防治的警钟。
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地质构造复杂,历史上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多条断裂带和破碎岩层。区域内广泛分布的页岩和泥岩在强降雨条件下易风化,形成松散堆积物,为滑坡提供了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沟谷纵横的地形增加了地表侵蚀能力,降低了坡体稳定性。
此次滑坡发生在冬季罕见的强降雨期间,单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超出山体承重范围,直接诱发高位山体滑坡并转化为碎屑流。除了自然因素,人为活动也加剧了滑坡风险。道路建设、采矿等可能破坏地质平衡,植被减少也削弱了固土能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小规模扰动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面对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筠连县需要采取系统性的环保措施,以降低滑坡风险。
植被恢复:自然界的“守护者”
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第一道防线。通过退耕还林、种植固土植物,可以有效增强土壤的稳定性。研究表明,根系发达的树木能够深入地下,形成密集的根网,有效固定土壤,减少滑坡风险。例如,四川若尔盖湿地修复项目中,通过种植适宜的植被,成功恢复了7224公顷的湿地植被,为筠连县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水土保持:构建生态屏障
除了植被恢复,还需要通过工程措施加强水土保持。修建梯田、挡土墙等设施,可以有效拦截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在云南元阳梯田,哈尼族人民通过修建梯田,不仅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还创造了独特的农业生态系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规范开发:减少人为干扰
人为活动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严格规范采矿、道路建设等活动,避免过度开发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监管,确保各项开发活动符合环保要求。
社区参与:共筑安全防线
地质灾害防治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和应急演练,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例如,日本在地震灾害防治中,通过社区参与和全民教育,建立了完善的防灾体系,值得借鉴。
筠连县的地质灾害防治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通过实施科学的环保措施,加强生态治理,我们有信心能够降低滑坡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