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姚古镇:民族特色村寨的经济引擎
黄姚古镇:民族特色村寨的经济引擎
黄姚古镇:广西旅游市场的“吸金”重镇
2025年春节假期,广西累计接待游客5947.85万人次,实现国内游客花费475.11亿元。在众多热门景区中,黄姚古镇以其独特魅力跻身广西十大热门景区之一,成为贺州市的重要旅游名片。
千年古镇展新颜:民族特色的保护与开发
黄姚古镇是一座融合了岭南文化和喀斯特山水的千年古镇,以其独特的岩溶山水景观、龙文化崇拜、精巧的明清建筑、广府民俗风情以及革命史迹而闻名。古镇拥有“黄姚四绝”——小桥流水、参天古榕、青石古街和楹联牌匾,这些都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融合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黄姚古镇的保护和开发严格遵守《古镇保护条例》,在旅游“打卡点”的打造、破旧建筑或景观的修复以及新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设计与古镇整体布局相协调”的原则。此外,古镇还通过在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以及广西三月三等传统、民族节日期间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不断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文化参与度,也让地方民族特色在活动中向外展示,更营造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
“新中式”旅游的典范: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黄姚古镇的旅游模式体现了“新中式”旅游的特点,即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旅游需求,提供深度体验。古镇通过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筹办英歌舞、鱼龙节、柚子灯节等民俗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玩。
这种“新中式”旅游模式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据统计,黄姚古镇每年吸纳游客可达70万左右,带动周边各族群众发展休闲采摘农业、销售土特产、展销特色小吃等,人均收入均增加2000元以上。
从古镇到乡村: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黄姚古镇的旅游发展不仅限于古镇本身,还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发展。昭平县积极探索“民族特色村寨+”模式,将民族特色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打造“茶(农)旅示范园区”、开发黄姚古镇等特色旅游资源,不仅提升了当地旅游接待能力,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贺州市昭平县“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黄姚古镇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展现了民族特色村寨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