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双璧:拙政园与留园的对话
苏州园林双璧:拙政园与留园的对话
在中国园林艺术的璀璨星河中,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独占鳌头,被誉为“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而在众多园林中,拙政园和留园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苏州园林的双璧,一个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一个享有“吴下名园之冠”的美誉。
历史沿革:岁月沉淀的园林传奇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由御史王献臣在官场失意后还乡所建。园名取自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的“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寄托了主人对仕途的淡泊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历经数百年沧桑变迁,拙政园几易其主,但其疏朗自然的布局和典雅秀丽的建筑风格始终得以保存。
留园的历史同样悠久,始建于明代,最早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清代时称“寒碧山庄”,后改名为“留园”。园内建筑数量众多,布局紧凑,以冠云峰为代表的太湖石是其重要特色。
艺术特色:一水一石见匠心
拙政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园内水面约占三分之一,建筑布局疏朗开阔。中部的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留听阁等建筑,既体现了江南建筑的精巧与细腻,又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1.2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
留园则以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园内建筑数量众多,布局紧凑,以冠云峰为代表的太湖石是其重要特色。冠云峰为留园的镇园之石,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凭借留园第四任主人盛康家的显赫地位,迅速打开了知名度,被誉为“江南四大名石”之一。盛康把园子改称为“留园”之后,还在冠云峰两侧添置了岫云峰和新的瑞云峰,共同组成了新的“留园三峰”。相传冠云峰为宋徽宗的花石纲遗石,位列留园三宝之首。高耸挺立,四展如冠的冠云峰重5吨,高6.5米,据传是江南园林中最高大的太湖石。从正立面来看,立峰呈S型曲线,挺秀磊落,气势磅礴,故又有“东方维纳斯”之誉。冠云峰前有池名曰“浣云沼”,其后有楼曰“冠云楼”,水石相映,云楼相依,倒映出一幅至美至臻的园林画卷。
文化价值:园林里的中国智慧
拙政园和留园不仅是园林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园中的建筑、雕塑、绘画、书法,都充满了艺术的气息和文化的底蕴,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
实用信息:游览小贴士
- 拙政园:门票40元起,开放时间为7:30-17:30。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
- 留园:门票55元(旺季)/45元(淡季),开放时间为7:30-17:30(旺季)/7:30-17:00(淡季)。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阊门外留园路338号。
拙政园和留园,一水一石,一亭一阁,都在诉说着中国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它们不仅是文人墨客的雅集之地,更是普通游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绝佳去处。在这个秋天,不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亲身体验一下这两座园林的美丽风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