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NPC的乌镇,一个巨大的现实版剧本杀
全员NPC的乌镇,一个巨大的现实版剧本杀
最近,“乌镇全员都是NPC(非游戏玩家)”“乌镇好像一个巨型的剧本杀”等多个话题登上抖音热榜,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网友惊觉:我们都被乌镇骗了!
乌镇之所以被称为“全员NPC”,是因为其独特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乌镇景区在早期将原住民迁出,对古镇进行了翻新,并划分出了旅游区、住宿区等,然后再请回原住民以工资形式雇佣他们,让他们扮演各种角色,如卖菜的大娘、炒菜的厨师、捕鱼的大爷等。这些员工被赋予了特定的身份卡,仿佛游戏中的“非玩家角色”(NPC),共同构成了乌镇独特的风景线。
在网络上,有关“乌镇居民是假的”、“乌镇河水可调控”“乌镇有属于自己的大脑中枢神经:乌镇超算中心”等词条也引发了广泛讨论。人们惊讶于乌镇背后强大的管理和科技支持,这使得乌镇被形容为“古镇版迪士尼”和“中国版楚门的世界”。
事实上,统一管理、统一定价和动态监测的乌镇“全员NPC”模式已经实行了很久。
难以复制的乌镇模式
那么,乌镇为何热衷于打造NPC?游客凭啥会为此买单?这一切,还得从乌镇的景区规划开始说起:
乌镇有千年水乡之韵,其内部水系纵横,三条主河——市河、西市河、东市河——交织成一个十字,将这座小镇巧妙地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官方顺势运用栅栏将四个区域围合起来,于是,乌镇人便以“东栅”、“西栅”、“南栅”、“北栅”来称呼这四个独特的空间。
其中,东栅可谓是乌镇模式的1.0版本,它定位为“一日观光”的旅游胜地。在这里,部分原住民被妥善安置,而名人故居、文化遗迹等则被打造成核心景区,将传统的染布等作坊转变为文化体验馆,让游客亲身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东栅要的、稳定的收入来源依然是门票销售。
近日,网络上盛传的“全员NPC”实则指的是乌镇西栅。西栅的开发模式堪称独一无二,难以复制。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资金。西栅自2003年开始开发,至2006年向游客开放,总投资高达10亿元。仅全资买断区域内房屋和商铺的产权就耗费了3.5亿元,这占据了建设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
正是这一前所未有的“整体产权开发模式”,铸就了乌镇模式的2.0版本。全资买断产权让西栅的房产归属从多主体转变为单一主体,为区域后续的整体化开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无论是街边叫卖的商贩、餐厅里忙碌的厨师、水上摇橹的船工还是发呆的路人,都是公司精心策划的。景区统一规划管理的首要优势在于实现标准化管理。通过构建统一、标准化的住宿管理体系,公司确保乌镇的民宿和餐馆都遵循统一的特色菜单与价格策略,实现平价销售,从而保障游客的权益。
为提升商铺的服务质量,景区对商铺承租人实施严格的审核制度,特别要求承租人为夫妻,并优先考虑本地居民。这一举措不仅确保了商铺的稳定运营,也促进了本地居民的经济参与。在菜品和服务方面,景区制定了明确、细致的质量和价格标准。例如,对于番茄炒蛋这样的常见菜品,规定了必须放入三只鸡蛋等具体细节,确保游客能够品尝到品质稳定、口感一致的佳肴。
此外,景区还鼓励商铺之间形成联盟,从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互助的伙伴关系。这种转变不仅稳定了出品质量,还促进了资源共享和互帮互助。游客在东家餐厅品尝到的拿手菜,在西家餐厅同样能够享受到,大大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
统一规划管理的另一显著优势在于其能够深刻还原水乡宁静祥和的烟火气息。在常规的古镇景区中,我们常常发现小街上众多店铺销售着雷同的商品,然而在西栅景区,这一现象几乎不存在。
为了打破商铺间的同质化,公司策划了极具差异化的“一店一品”策略,确保每家店铺仅销售一种独特的乌镇特色商品。这不仅避免了重复商品给游客带来的审美疲劳,更使现代商业形态以更加和谐自然的方式融入江南水乡深厚的文化氛围之中。
此外,乌镇作为智能小镇的典范,向世界展示了其前沿的科技应用。特别是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乌镇展示了首个5G智慧农场,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实现对温室内温度、光照、水肥等生长要素的精准管理等。
景区IP挖掘与打造
总结而言,乌镇模式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点:整体规划,涵盖整体产权开发、复合多元运营、度假商务并重以及资产全面增值;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以旧修旧、以旧修故,保留古镇的原汁原味;同时,度假与商务并重,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实施标准、专业化的运营管理,确保游客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和体验。
乌镇的成功凸显了古镇和乡村旅游的IP差异化推广至关重要。当今时代,古镇和乡村的开发已经不再是单一方向的资源开发,而是对系统资源的全面重塑和整合,这涵盖了景区内外的各个环节。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成功销售产品,必须追求卓越、独特,实现真正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化的塑造实质上是IP的打造,是对古镇和乡村旅游品牌进行深度挖掘和重塑的“战略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