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电影出海的最佳契机,来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电影出海的最佳契机,来了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532766

今年戛纳电影节上,中国电影的身影无处不在。从主竞赛单元到非竞赛单元,从商业片到文艺片,中国电影以180多部影片的规模,成为本届戛纳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在中法建交60周年这一特殊历史节点,中国电影的出海之旅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电影联合展台

中国电影在戛纳的亮眼表现

今年戛纳电影节期间,中国电影不仅在数量上创下新高,更在质量上获得国际认可。在戛纳电影宫的地下一层,中国电影联合展台吸引了众多海外业内人士的关注。参展商表示,"在展台,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外国买家对中国电影的期待,感受到了他们与中国电影人合作的渴望。"

5月18日,由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主办的"在全球市场讲好中国故事"交流会在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中国馆举办。活动邀请了多位海外发行商和业内专家,共同探讨中国电影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重塑世界对中国电影的想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小龙、成龙代表的香港武打电影是世界对中国电影的最初印象;千禧年后,李安的《卧虎藏龙》、张艺谋的《英雄》等武侠片,让全世界的观众进一步感受到了禅意静谧的中式美学。


《卧虎藏龙》剧照

然而,随着电影世界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内容类型已无法承载海外影迷对中国电影的期待。聂博睿提到,当下的海外市场将华语电影分为两种:一种是电影节放映的艺术片,另一种是数量更多的华语商业片。商业片才是大部分观众期待看到的作品,但目前市场上,华语商业片还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对此,塞德里克表示惋惜,"华语电影没有在国际市场上得到它应有的待遇。"他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欧洲当地观众没有养成看华语电影的习惯;二是华语电影在国际上缺乏知名IP。

塞德里克特别提到了《封神》的成功案例。《封神》脱胎于中国传统神话,世界观宏大,人物具有高辨识度,能帮助海外观众快速形成强认知。这部电影的成功说明,独特的文化风格让中国电影在产业化开发中具备优势,同时也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机会。


《封神》剧照

张博认为,《封神》的成功在于它传递了具有情绪价值的内容,如家国情、兄弟情等,这些内容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情绪共鸣。因此,比起一味迎合海外观众的喜好,坚定地支持精品化创作,才是华语电影在内容上实现突围的最佳方法。

宣发策略:需要更充足的准备

如果说内容是吸引海外观众建立长期认知的"定海神针",那么宣发就是突围进海外观众视野的"最佳武器"。在聂博睿看来,华语商业片的主要受众与好莱坞大片的受众重合,因此需要较高的宣发费用才能触及这批观众。

高昂的宣发成本让一些传统电影公司望而却步,因为未知的市场动向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张博提到,目前国内电影公司面临两大阻力:一是内容到宣发的本土化难度大,二是对海外市场的认知存在盲区。

以《封神》为例,聂博睿详细讲述了他们在法国市场的运营准备。由于法国观众对《封神》这个故事陌生,预告片的前3-5秒至关重要。考虑到法国观众希望在电影里看到更多女性形象,妲己的片段被放到了预告片的前几秒。此外,他们在预告里加入"forget about marvel"的字样,以吸引对好莱坞大片产生审美疲劳的观众。


《封神》宣传海报

塞德里克指出,目前华语电影在发行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宣发窗口期太短。好莱坞的发行思路是提前布局,留出更多时间。例如,《超人》2025年才上映,今年就已经开始宣传,而中国电影的暑期档影片现在还不得而知。


《超人》官宣定妆照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国际发行意识正在逐渐提高。《飞驰人生2》率先打开了华语电影全球同步的先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中国电影出海的最好时机

中国电影出海虽然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随着全球范围内电影环境的变化,新的机会正在酝酿当中。聂博睿提到,由于此前好莱坞大罢工带来的影响,今年法国市场的美国电影比往年减少了50%,这对华语电影来说可能是个机会。


《好莱坞报道》相关报道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世界对中国电影呈现出积极且热情的态度。入围戛纳主竞赛的《风流一代》《狗阵》等作品大放异彩,其中《风流一代》在戛纳开幕前就被法国知名独立制片商MK2电影公司买下了国际发行版权。

由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合作建立的中国馆,落成来到第九年,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电影界与国际同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国家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也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我们将秉承开放包容的胸怀,优化电影引进政策、鼓励支持引进业务、国别更多元、类型更丰富。"

中国电影正在向世界展现新的形象,不仅需要"引进来",更需要"走出去"。毛羽强调,目前华语电影要积极融入全球电影市场,通过学习、互鉴,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中外电影合拍合作,进一步促进国产电影提升国际化创作制作水准,支持更多国产电影走向世界。

挑战与机遇并行的出海之旅,是中国电影不断更新自己的绝佳契机。只有让电影文化保持流通性,才能帮助中国电影更快地成长,进而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