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狂欢,你的微信支付安全吗?
双十一购物狂欢,你的微信支付安全吗?
近日,一则关于微信刷脸支付的安全隐患事件引发全网关注。一位贵州消费者反映,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陌生人异地开通微信刷脸支付,并成功支付106.64元。这一事件暴露出,即便在手机号及人脸识别双重核验下,移动支付仍可能存在安全漏洞。
随着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到来,大家纷纷开启买买买的模式。然而,在享受购物便利的同时,支付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近年来,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先用后付"等新型支付方式,虽然提升了用户体验,但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
"先用后付":便捷背后的隐忧
双十一前夕,"先用后付"话题登上热搜。不少消费者反映,一些平台默认开启"先用后付"功能,且操作界面不够友好,容易导致误操作。更有消费者因未及时关闭该功能,出现包裹堆积、逾期扣款等问题。
据调查,"先用后付"功能并非对所有用户开放,而是根据用户的信用评分(如微信支付分、淘气值等)进行筛选。虽然平台声称该功能旨在为优质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但其默认勾选的设置方式引发了消费者对知情权和选择权的质疑。
上海市消保委对此发表观点,认为平台应当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明确告知"先用后付"的优势、风险及逾期后果,并提供便捷的关闭方式。
微信支付安全设置指南
为了更好地保护个人财产安全,建议用户采取以下措施:
设置支付密码:微信支付提供了设置密码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验证指纹或手势密码来保护自己的付款码。设置完成后,每次支付都需要进行密码验证,从而避免了他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访问你的支付功能。
关闭免密支付:免密支付虽然提高了支付效率,但也增加了资金被盗刷的风险。建议关闭免密支付功能,每次支付都需输入支付密码,增加支付过程的安全性。
管理自动续费:定期检查并管理自动续费服务,对于不再使用的服务,及时关闭自动续费功能,避免资金的浪费。
培养安全习惯:增强安全意识,不要在公共场合泄露支付密码,避免使用不安全的网络进行支付操作。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将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透露给他人。
跨平台支付安全提醒
值得注意的是,平台间的壁垒正在逐步消除。例如,天猫已允许使用微信支付,京东也即将接入支付宝。这意味着用户在享受更多支付选择的同时,也需要更加关注跨平台支付安全。
在这一背景下,用户需要更加谨慎地管理自己的支付账户,确保在不同平台间的支付安全。同时,建议用户定期检查支付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交易。
总之,双十一期间,面对各种促销活动和新型支付方式,用户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更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支付安全防护。通过合理设置支付密码、关闭不必要的免密支付等功能,可以有效降低支付风险,保护个人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