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高发季,如何预防脚趾头疼?
痛风高发季,如何预防脚趾头疼?
近日,网传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病重,不少网友发文祈祷。17日,钟南山回应媒体称,因为痛风和感染出现病变,但目前康复得还不错,只是走路有点困难。这一消息引发了人们对痛风这一疾病的关注。
痛风是一种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关节炎,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脚趾头疼。据《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而且正以每年9.7%的增长率迅速增加。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曾经被认为是“老年病”的痛风,已经开始年轻化。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显示,2018-2019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表明,我国成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4%,痛风患病率为0.86%~2.20%,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沿海高于内陆。
痛风为什么会导致脚趾头疼?
痛风的疼痛有多剧烈?有研究表明,痛风之痛仅次于分娩之痛。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疾病。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和肾脏,刺激发炎,逐渐导致关节炎症。典型痛风发作常于夜间,起病急骤,疼痛进行性加剧,12小时左右达高峰。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红肿,皮温升高,触痛明显。症状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发作前多有诱发因素,多为饮酒、高嘌呤饮食、受冷和剧烈运动。
痛风好发于下肢,如足背、足跟、踝、膝关节,指、肘、腕关节亦可受累。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陈辉在接受中新健康采访时曾指出,关节内积液含有高浓度的尿酸结晶和炎症因子,这些物质导致滑膜水肿、软骨表面缺损的形成,再加上微小痛风石的磨损破坏作用。即使在积液吸收、消炎消肿后,关节内部组织结构也无法完全恢复到发病前状态。
痛风的高发季节
值得注意的是,夏天是痛风的高发季节,这主要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关。夏季痛风发作更频繁,主要与吃海鲜、喝啤酒,一次性摄入大量含果糖饮料,出汗量大但水分补充不足或不及时,室内空调温度过低或身体离出风口距离过近等因素有关。
如何预防痛风?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与膳食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尤其是长期摄入高能量食品、大量酒精和(或)高果糖的饮料。肥胖是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搭配膳食,减少高嘌呤膳食摄入,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人群应科学选择食材,严格控制膳食中嘌呤含量。动物内脏如肝、肾、心等,嘌呤含量普遍高于普通肉类,应尽量避免选择。鸡蛋的蛋白、牛奶等嘌呤含量较低,可安心食用。另外,定时、规律性饮水可促进尿酸排泄。饮酒会增加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风险。果糖可诱发代谢异常,并引起胰岛素抵抗,具有潜在诱发尿酸水平升高的作用,应限制果糖含量较高的食品,如含糖饮料、鲜榨果汁、果葡糖浆、果脯蜜饯等。
痛风的治疗方法
痛风令患者极感疼痛,但可治疗。口服抗痛风症药是治疗和预防痛风发作的常用有效方法。在香港,所有注册抗痛风症药都以口服剂型提供,如片剂、胶囊,有些亦以注射剂型提供。大多数制品属医生处方药物,而少数属药房专售药物(例如布洛芬和别嘌醇)和非处方药物(例如丙磺舒)。不过,所有此类药物都应严格遵照医生的指示和建议使用。口服抗痛风症药可分为两类:纾缓痛风发作征状的药物和预防痛风发作的药物。
纾缓痛风发作征状的药物包括非类固醇消炎药、秋水仙碱和皮质类固醇。非类固醇消炎药可在痛风发作时控制发炎和疼痛。秋水仙碱可减低尿酸结晶令关节滑膜发炎的能力,从而减轻一些痛风发作相关的发炎和疼痛。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严重痛风症的一种类固醇,可控制痛风引致的发炎和疼痛。
预防痛风发作的药物包括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和尿酸排泄药。黄嘌呤氧化剂抑制剂可抑制负责将嘌呤转化成尿酸的酶,以减少尿酸的产生。尿酸排泄药可促进肾脏排出尿酸,从而降低尿酸水平。
中医治疗上多从清热利湿,益气活血,祛风通络除痹等方面入手,根据具体证型的不同辨证选择相应治疗方法,具体可选用四妙散、桂枝芍药知母汤、萆薢渗湿汤、归芍地黄汤等方剂。
日常注意事项
在痛风发作期间多作休息,并提高你的手/脚,不要触碰受影响关节。可用冰垫敷于受影响关节,以20分钟为限。痛风症不能治愈,但可按指示服用任何处方药物,并依建议改变生活习惯,以预防痛风发作。熟悉你服用的药物名称和剂量,并留意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避免进食嘌呤含量丰富的食物,包括动物内脏(如肝、肾、心)、海产(如青口,扇贝、蟹、虾、其他贝类和沙甸鱼)、过量红肉、豆类、蘑菇、椰菜花、菠菜和芦笋。避免进食含高脂肪或高盐的食物。避免饮用酒精和含糖饮料。避免过重、适量运动。
痛风虽然疼痛难忍,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及时准确地诊断并获得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