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苦禅:艺术家要对艺术严肃认真,当自己的命对待,作品方能传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苦禅:艺术家要对艺术严肃认真,当自己的命对待,作品方能传世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23/21/32724401_1142710842.shtml

李苦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巨匠,其言论不仅是对个人艺术实践的深刻总结,更是对后世艺术创作者的一种鞭策与启示。他曾说:“古人有一种精神值得学,就是对艺术严肃认真,当自己的命对待。这样的作品方能传世。否则,一时痛快,草草甩出,你名还题上头,既是对本人名誉不利,也对后人不负责任。”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艺术探索者的前行之路,也引发了我们对艺术价值与创作态度的深刻思考。

艺术的严肃性与生命的对等

在李苦禅先生的眼中,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现,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与生命的延伸。他将艺术创作提升至与生命同等的地位,这种观念是对艺术无限热爱与尊重的体现。艺术,作为一种表达人类情感、思想与精神追求的高级形式,其创作过程理应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与灵魂的对话。正如一位画家在画布上挥洒自如,每一笔都蕴含着他对世界的理解与感悟,每一次色彩的碰撞都是内心情感的释放。这种创作,需要的是时间的沉淀、情感的酝酿以及技艺的精进,而非一时的冲动与草率。

古人对待艺术的态度,往往是一种近乎虔诚的敬畏。他们深知,一幅作品不仅是个人技艺的体现,更是对后世的一种责任与传承。因此,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诗词歌赋,都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传达出无限的情感与深邃的意境。这种对艺术的严肃认真,使得他们的作品能够穿越时空,历经千年而不朽,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传世之作背后的匠心独运

传世之作,往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艺术家们经过无数次推敲、修改,甚至是在痛苦与挣扎中诞生的。这些作品,不仅凝聚了艺术家的心血与智慧,更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以书法为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背后是王羲之对书法艺术的极致追求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据说,《兰亭序》的书写过程,王羲之是在酒酣耳热之际,借着酒意挥毫泼墨,一气呵成。然而,这看似轻松自如的背后,实则是对书法技艺的长期锤炼与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

同样,在绘画领域,无论是宋代的山水画,还是明清的花鸟画,都以其精湛的技艺与深邃的意境,赢得了后世的赞誉。这些作品,无论是构图、色彩还是笔墨的运用,都经过了艺术家们的精心设计与反复推敲,力求达到一种既符合自然规律又超越自然的美学境界。这种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正是传世之作得以流传千古的重要原因。

一时痛快与草草甩出的后果

相比之下,那些仅仅追求一时痛快,草草甩出的作品,往往缺乏深度与内涵,难以引起人们的共鸣与反思。这些作品,或许在创作之初能够吸引眼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在价值的匮乏将使它们逐渐被人遗忘。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创作态度不仅损害了艺术家的个人名誉,更对后世的艺术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艺术创作,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创造与表达,它要求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如果仅仅为了迎合市场或满足个人的虚荣心而创作,那么这样的作品注定是短命的。因为它们缺乏真正的情感与思想深度,无法触动人心,更无法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对后人的责任与启示

李苦禅先生的这番话,不仅是对古代艺术家精神的一种传承与弘扬,更是对后世艺术创作者的一种鞭策与启示。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与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艺术创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新的艺术形式与媒介不断涌现,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商业化的浪潮与快餐文化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艺术的纯粹性与深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铭记李苦禅先生的教诲,将艺术创作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与责任。在创作中,不仅要追求技艺的精湛与形式的创新,更要注重情感的真诚与思想的深度。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真正触动人心,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同时,作为艺术创作者,我们还应该承担起对后人的责任与使命。通过我们的作品,传递正能量与美好情感,激发人们的审美意识与文化自信。让艺术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成为人类精神家园中永不熄灭的灯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