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自发深情缅怀黄旭华院士 各地群众献花致敬
市民自发深情缅怀黄旭华院士 各地群众献花致敬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连日来,人们纷纷自发前往吊唁仪式现场,缅怀这位为国家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功勋科学家。2月8日和9日两天,预约前往吊唁的人数达到9000多人。
有人从武汉赶来,在现场吹奏口琴曲《送别》;有人从襄阳带来连夜用积木拼成的核潜艇模型;还有全国各地的网友送来鲜花表达哀思与敬意。许多不在武汉的外地群众也通过线上平台订花送到现场吊唁。一位来自江苏宿迁的网友表示,正是因为有了黄旭华等老一辈科研人员的奉献,才有了如今国防力量的强大和安宁的生活。
在吊唁现场,一位快递小哥送完花后向黄旭华的遗像三鞠躬,另一位骑手则表示,即使路途遥远也要将花送到。此外,还有一艘用积木拼成的潜水艇模型格外引人注目,旁边放着一本《海底两万里》,这是为了表达对黄老的敬意。
众多鲜花中,有署名撒贝宁及家人的鲜花。2016年的央视《开讲啦》节目中,黄旭华讲述了自己隐姓埋名30年的经历,以及在“三无”条件下完成核潜艇数据计算的艰辛历程。他还提到1988年亲自参与南海300米深潜试验的故事。节目主持人撒贝宁称这是“最震撼人心的一场演讲”。
在吊唁现场,还有一束署名为“核潜艇36棵青松”的鲜花,这个名字代表的是中国核潜艇部队光荣历史的起点。黄旭华的老同事回忆说,黄老经常强调要对祖国负责,对艇员负责,对事业的信仰和忠诚负责。
2月9日,一些小朋友也来到悼念现场。来自山东的小朋友夏东雨带来了绘本《老船长和蓝鲸》,她表示长大后想成为像黄爷爷一样的人。另一位8岁的小朋友小杨带着报纸前来悼念,并表示感谢黄爷爷为祖国的贡献。17岁的张同学则用自己的方式——吹口琴曲《送别》来纪念黄老。
夜幕降临时,一行来自黄老故乡广东汕尾的黄氏宗亲乘坐了6个多小时的高铁赶到现场。他们表示要向黄老学习。另外,黄旭华夫人的侄女李晓彤和丈夫也从山东赶来,表达了对姑父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