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科学管理健康的中医智慧
子午流注:科学管理健康的中医智慧
“子午流注”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个独特的理论体系,它将一天十二个时辰与人体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规律相结合,为健康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一理论最早见于金元时期的《子午流注针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子午流注理论认为,人体的气血运行与自然界的昼夜变化密切相关。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分别对应人体的十二经脉,每个时辰都有其特定的养生要点。通过合理安排作息、饮食和运动,可以达到调和气血、强身健体的效果。
晨起如春(3点~9点)
早晨是阳气开始生发的时段,如同一年中的春季。此时人体经过一夜的休眠,需要逐渐加强运动以激发活力。
寅时(3:00~5:00)——肺经当令
凌晨3点相当于一天的立春,天地在此际复苏,人体随之渐醒。尽管日光未现,但是天地之气已阳盛阴衰,生气既出,便可早起。寅时肺经当令,是养肺的大好时机。《素问》讲“肺朝百脉”,是指肺将肝在丑时更新的血液输送全身百脉,以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这使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切忌悲怒,以免损肺伤肝。素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这时易咳嗽,可根据体质适量喝温开水以祛肺燥。此际人体需要吸入充足的氧气,宜吐故纳新,做深呼吸。
卯时(5:00~7:00)——大肠经当令
卯时是大肠经“值班”的时间,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新鲜气血输布全身后,随即促使大肠进入活跃状态,以便吸收完食物剩余养分,排出一天代谢积攒的渣滓。此时若不起床,大肠得不到充分活动,便无法完成排浊功能,对健康产生危害。6点对应春分,阳气若受抑制,精气神就难以焕发,令人萎靡不振。所以,建议大家养成早起的习惯,即使在冬天,起床时间也不宜晚于日出。
辰时(7:00~9:00)——胃经当令
辰时胃苏醒过来,它等候了整整一晚,早已准备好全力消化。如久不进食,胃酸会腐蚀胃黏膜,造成消化系统疾病;如暴饮暴食,则会增加脾胃负担,并耗损、压抑阳气的生发。因此早餐一定要营养均衡全面,坚决避免早餐马虎、中餐对付、晚餐大吃大喝等对健康不负责任的行为。
午间如夏(9点~15点)
中午前后的6个小时在一天中恰似阳气奔放的夏日,人体机能多处于兴奋状态,适合展现自己的活力、热情,用饱满的精神和沉稳的心态,把梦想付诸实践。正午相应于一年中的夏至,是阳气盛极转衰之时。因此,午饭后人容易感觉困倦,不宜连续劳作。12点前后午休半小时左右,可为下午的工作积蓄能量。午后阳气渐弱,神气易乏,可增加体力劳动,减少脑力损耗。
巳时(9:00~11:00)——脾经当令
巳时又名隅中、日禺,此时脾经当令。脾为气血化生之源,是消化、吸收的总调度。这时脾运化吸收的能力最佳,若还没进餐,则气血乏源,损脾伤胃,易患中气下陷诸疾。脾又主统血,其华在唇,脾胃系统好,血质就好,嘴唇红润,否则暗淡或发紫,这是推测脾经运化功能是否正常的标志之一。
午时(11:00~13:00)——心经当令
午时心经当令。正午小睡片刻颇益于保养心神,推动血液循环,还能起到补火生土、有助消化的作用。此时务必使心绪宁静,适当休息。午睡不宜超1小时,否则易夺觉,引起夜间失眠。午睡起床后要适量活动,以唤醒和疏通周身气血。
未时(13:00~15:00)——小肠经当班
未时小肠经当班。小肠主分清泌浊,使水液归膀胱,糟粕入大肠,精华输进脾,并对营养进行调整和吸收。故午餐应在13点前吃完,才能把营养充分吸收。不然,食物再好也会因未被有效利用而浪费,甚至成为身体的负担。佛教有“过午不食”的戒律,是指从正午一直到次日黎明不吃食物。这能让肠胃得到充分休息,身心轻安,易入静定,以便有更充裕的时间和清净的空间修炼悟道。
暮时如秋(15点~21点)
太阳西下,气温遂降,阳气由“长”转为“收”,犹如收获劳动成果的秋天。此时应将白天的工作收尾,调整身心,冷静反思,当天行为是否得宜,怎样做会更妥当,这会让人日有所进。当把一天的生命活力充分释放后,那种尽力付出后收获的满足和喜悦,常难以言喻。日暮阴气渐长,晚餐宜清淡,不宜饱食而睡,可适当做些休整活动以助安眠。
申时(15:00~17:00)——膀胱经当令
申时是从头到脚通贯全身的膀胱经当令。这段时间人的
酉时(17:00~19:00)——肾经当令
肾藏精,纳气,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此时肾经当令,肾精充足则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思维敏捷。肾经循行于腰、腹、头、足等处,此时可按摩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太溪穴(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以补肾精。肾经还与耳、骨、齿、发等关系密切,此时可做耳操、叩齿、摩足底涌泉穴等以养肾。肾经当令时,肾精充足则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思维敏捷。肾经循行于腰、腹、头、足等处,此时可按摩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太溪穴(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以补肾精。肾经还与耳、骨、齿、发等关系密切,此时可做耳操、叩齿、摩足底涌泉穴等以养肾。
戌时(19:00~21:00)——心包经当令
心包经是心的外围组织,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此时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可进行轻松的活动,如散步、听音乐等,有助于心脏健康。
子夜如冬(21点~3点)
夜晚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段,如同一年中的冬季。此时应保持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亥时(21:00~23:00)——三焦经当令
三焦经主管人体的水液代谢和气化功能。此时宜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兴奋,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修复。
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
子时是人体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刻,胆经当令。此时应保证深度睡眠,有利于胆汁的生成和代谢,对肝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丑时(1:00~3:00)——肝经当令
肝主藏血,此时肝经当令,肝脏进行自我修复和排毒。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肝脏的健康和血液的净化。
子午流注理论不仅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理论,更是一种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法。它告诉我们,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规律息息相关,只有顺应自然,才能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子午流注理论的指导意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科学管理健康,让生命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