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胸科医院专家推荐:低剂量螺旋CT筛查助力肺部结节早诊早治
上海市胸科医院专家推荐:低剂量螺旋CT筛查助力肺部结节早诊早治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2020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约221万例,死亡约180万例,其中中国肺癌新发病例数81.6万,占全球总例数37%。更令人担忧的是,大部分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实现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在这样的背景下,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肺部结节筛查的重要手段。与传统CT相比,低剂量螺旋CT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辐射剂量更低:低剂量螺旋CT的辐射剂量仅为传统CT的1/5~1/10,相当于一次常规CT的辐射剂量。这对于需要定期筛查的高危人群来说,大大降低了辐射带来的潜在风险。
检测精度更高:低剂量螺旋CT结合AI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能够发现小于2毫米的微小病灶。这种高灵敏度使得医生能够在病变早期就发现异常,为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图像质量更优:低剂量螺旋CT的薄层扫描技术能够提供更清晰的胸部结构影像,对病变的检出敏感性和准确性均优于常规X线胸片。
那么,哪些人需要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呢?根据最新发布的《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以下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筛查:
- 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 吸烟史:吸烟>20包/年(或400支/年),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400支/年),戒烟时间<15年
- 环境或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 慢性肺部疾病史: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 家族史: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 长期接触厨房油烟者
作为全国知名的肺部疾病诊疗中心,上海市胸科医院在肺结节筛查和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医院不仅参与制定了多项肺结节诊治指南,还建立了完善的肺结节多学科诊疗体系。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筛查,医生能够精准评估肺结节的性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筛查发现的肺结节,专家共识建议采取分类管理策略:
- 微小结节(≤5mm):可在基层医院进行随访管理
- 小结节(5-10mm):需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进行管理
- 大于10mm的结节:应尽早进行进一步诊治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发现肺结节也不必过度恐慌。据统计,小于5mm的肺结节中,约99%为良性。关键是要遵医嘱定期复查,密切观察结节的变化。
在随访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密度、形态以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的结节,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手术治疗。而对于良性可能性较大的结节,则可以采取保守观察的策略。
为了确保随访的准确性和连续性,专家建议:
- 在同一家医院进行复查,避免因设备差异产生误差
- 每次复查时携带之前的CT片和报告,便于医生对比分析
- 对于磨玻璃结节,需要长期观察,因为其生长速度较慢
- 小于1cm的结节无需做增强CT
- 在观察期间,患者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
低剂量螺旋CT筛查技术的普及,为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定期筛查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手段。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建议符合条件的人群积极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