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二战秘密部队:纳粹党卫军 vs 英国特种兵
揭秘二战秘密部队:纳粹党卫军 vs 英国特种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秘密部队在许多关键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德国党卫军的秘密部队以其精锐和残酷著称,如骷髅师和维京师;而英国则组建了戈曼德特种部队,深入敌后进行偷袭和破坏行动。这些秘密部队在诺曼底登陆、阿登反击战等重大战役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纳粹党卫军:骷髅师的恐怖统治
亲卫队第3师「骷髅」(3. SS-Division “Totenkopf”),又称第3骷髅装甲师,是纳粹德国武装亲卫队的一个装甲师,曾参与过多次战役,特别是东线战场,主要由集中营的管理人员——骷髅总队所组成,又被称作「骷髅师」。「骷髅师」因其残暴而臭名昭著,并犯下了许多战争罪行,包括查斯莱大屠杀、在波兰杀害大量知识分子和在拉帕拉迪斯大屠杀|Le Paradis massacre|拉帕拉迪斯处决多名盟军战俘等等,战后该师成员亦有多人被起诉。
亲卫队第3师「骷髅」(3. SS-Division “Totenkopf”),又称第3骷髅装甲师,是纳粹德国武装亲卫队的一个装甲师,曾参与过多次战役,特别是东线战场,主要由集中营的管理人员——骷髅总队所组成,又被称作「「骷髅师」因其残暴而臭名昭著,并犯下了许多战争罪行,包括查斯莱大屠杀、在波兰杀害大量知识分子和在拉帕拉迪斯大屠杀|Le Paradis massacre|拉帕拉迪斯处决多名盟军战俘等等,战后该师成员亦有多人被起诉。
“骷髅”在德国军队中本意并非屠杀,而代表著「舍生忘死」。Totenkopf在德语中直接意为死者(toten)的头(kopf),使用其军事标志始于腓特烈大帝时期,腓特烈大帝在普鲁士军队中组建了一个骠骑兵团,由冯·鲁施上校指挥,即第1号骠骑兵团,它采用黑色制服,军帽正面印有“Totenkopf” 字样,并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中穿著它出现在战场上。
在拿破仑战争期间,骷髅曾作为德意志民族反抗外敌的象征。1809年第五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公爵腓特烈·威廉召集了一支志愿军,与占领了公爵领地的拿破仑·波拿巴作战。 不伦瑞克军团穿著黑色制服,因此获得了“黑色不伦瑞克军团”的绰号。 部队中的骠骑兵骑兵和步兵都佩戴骷髅徽章,为了悼念公爵的父亲、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公爵查尔斯·威廉·费迪南,他在1806年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中阵亡,同时作为对法国人复仇的标志。不伦瑞克军团最终于1866年并入普鲁士陆军。
在纳粹党成立初期,本部警卫队(Stabswache,阿道夫·希特勒的保镳部队)领导人尤利乌斯·施雷克重新使用骷髅头作为该部队的徽章。 这支部队后来发展成为党卫军(SS),根据党卫军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的说法,骷髅头具有以下含义:
骷髅头提醒你,你将始终愿意为了集体的利益而将自己生命置于危险之中。
由于武装亲卫队及纳粹政权在二战中犯下的暴行,骷髅符号如今在德国已禁止使用,它被列入了《德国刑法第86条第一款》禁止“在艺术、科学、研究或教育以外的场合使用违宪组织的标志”之一。
英国特种部队:特种作战的先驱
与纳粹党卫军的残暴不同,英国特种部队以其专业性和创新性著称。在二战期间,英国特种部队(Special Forces)或特种作战部队(Special Operation Forces,简称SOF)开始显著发展。当时参战各国的军队都创立了能够在敌后从事特种作战的军事单位。特种部队的功能和概念视乎不同国家的军事需求而有所不同,当中他们最常担任的角色包括:空降作战、、反恐、、隐蔽行动、直接行动、人质救援、刺杀/抓捕高价值目标、情报收集、机动作战,以及。而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特种兵概念,则是指常规部队除步兵以外的炮、骑、工、汽车等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兵种。[1]
早期军事特种部队主要著重战场任务为主,但自1972年慕尼黑惨案后各国开始投放资源成立能够执行拯救人质和反攻任务的反恐部队,当中有部份是隶属执法机关或国家安全机构(如联邦调查局人质拯救队及德国联邦警察第九国境守备队)的警察战术单位,也有部份是隶属军队(如英国陆军第22特种空勤团的特别项目队和美国陆军三角洲部队)的军事特种部队。前者受限于其所属组织和角色定位通常较专注于在国内执行任务,交战规则也较严格,平民的性命往往被视作首要考量。而后者则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以决定其可否在国内参与反恐或反叛乱作战,在国家非处于外敌入侵或内乱时期多数均从事海外部署。
在不同国家和语境中,对于“特种部队”的称呼亦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在俄语圈国家,特种部队被称为“Спецназ”(音译:“斯佩茨纳兹”),此为俄语中“特别用途”(也可译作“特别目的”)的缩写。而在美国,除了陆军特种部队以外的其他美军特种作战单位(如:海豹部队)都被统一的称为“特种作战部队”(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而非“特种部队”(Special Forces)。
《绝密型战》:娱乐与历史的交织
近期上映的动作谍战大片《绝密型战》(The Ministry of Ungentlemanly Warfare)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丘吉尔领导的秘密作战分队。影片改编自二战英国历史学家达米安·刘易斯的同名畅销书小说,由导演盖·里奇执导,亨利·卡维尔、艾莎·冈萨雷斯、艾伦·里奇森等明星主演。
影片以1940年为背景,当时德国持续对英国进行轰炸,并利用U型潜艇破坏英国的补给线。丘吉尔决定改变战争规则,进行强力反击。他组建了一个秘密作战分队,该分队由古斯·马奇·菲利普斯上尉带领,采用非传统、完全“非绅士”的作战方式与纳粹进行斗争。
当最初计划的炸毁德国舰队的行动因船只坚固而无法实施时,小分队迅速改为偷船计划。他们大胆的行动取得了成功,摧毁了希特勒战争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打开美英补给线。
虽然《绝密型战》宣称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影片中的许多情节和人物都带有浓厚的虚构色彩。导演盖·里奇在本片中展现了他对战争题材的理解。与他以往的作品相比,这部影片在视觉风格上显得更为内敛,但在叙事节奏和人物塑造上,却依然能够看到里奇标志性的巧妙构思。他通过紧张刺激的行动场面和富有黑色幽默的对话,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具有娱乐性的战争电影。
演员阵容包括亨利·卡维尔、艾莎·冈萨雷斯、艾伦·里奇森等明星,导演和演员都是我喜欢的演员。亨利·卡维尔在片中的表现尤为抢眼,他饰演的格斯·马奇-菲利普斯上尉,既有军人的坚毅,又有不羁的个性。卡维尔的表演细腻而富有层次,完美地诠释了这个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
然而,尽管片中角色众多,但每个角色的塑造却略显单薄。角色之间的情感纽带也显得不够紧密和真实。除了亨利·卡维尔饰演的格斯·马奇-菲利普斯外,其他角色似乎都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复杂性,使得观众难以对他们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
影片中也有盖·里奇标志性的快速剪辑和紧张的叙事节奏, 是在表现战斗的场景中。影片中的动作戏设计有趣,执行得干净利落,每一次枪战、每一次爆破都充满了视觉冲击力。特别是亨利·卡维尔和艾伦·里奇森的合作,无论是水下的爆破,还是岸上的狙击,都展现了两位演员高超的演技和出色的身体素质。
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自我介绍说:“弗莱明,伊恩·弗莱明。”这是对他虚构的英雄詹姆斯·邦德的致敬,在他出演的许多电影中,詹姆斯·邦德都介绍自己是“邦德,詹姆斯·邦德”。片尾结语说,格斯和玛乔丽在电影事件发生后结婚了。奇怪的是,这俩角色在屏幕上的互动很少。
作为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电影,本片在剧情上显然更侧重于娱乐性和视觉冲击力,而非对历史的深入挖掘和反思。剧情处理上却过于简化和夸张,使得影片在传递历史信息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此外,影片中的一些细节处理也显得不够严谨,如角色之间的对话、服装道具的还原等,都让观众对影片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
虽然《盟军敢死队》宣称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影片中的许多情节和人物都带有浓厚的虚构色彩。导演、演员都是我喜欢的,不过说实话拍出来的效果则比较一般。作为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电影,本片在剧情上显然更侧重于娱乐性和视觉冲击力,而非对历史的深入挖掘和反思。剧情处理上却过于简化和夸张,使得影片在传递历史信息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此外,影片中的一些细节处理也显得不够严谨,如角色之间的对话、服装道具的还原等,都让观众对影片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
说白了,本片就是一部换皮抗德神片,除了比国产手撕鬼子视觉上好看一些,其他没啥太大区别。《盟军敢死队》是一部注重娱乐性的电影,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和牺牲的故事,是一部视觉效果出色的冒险电影。寻求轻松观影体验的话,这是一部不错的消遣之作。不过很多历史事件和细节被简化,一些细节处理不严谨,整个故事戏谑的方式讲述历史,显得有些单薄和片面。
结语:秘密部队的遗产
纳粹党卫军和英国特种部队在二战中的表现,展现了秘密部队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纳粹党卫军以其残暴和高效著称,而英国特种部队则以其专业性和创新性闻名。这两支秘密部队在二战中的表现,不仅影响了战争的进程,也为后世特种部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随着现代战争的不断发展,秘密部队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们不仅在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在反恐、情报收集和特殊任务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正如《绝密型战》所展现的那样,秘密部队的行动往往充满危险和不确定性,但正是这种特殊性,使得它们在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