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推荐:糖尿病患者日常营养管理
国家卫健委推荐:糖尿病患者日常营养管理
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为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营养管理提供了权威指导。根据该指南,糖尿病患者在饮食管理上应遵循八大原则,从食物种类、比例到具体食材选择,都有详细建议。此外,中医食养方法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饮食管理八大原则
1.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糖尿病患者应保证每日摄入的食物种类丰富,平均每天至少12种,每周25种以上。主食应以谷类为主,同时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和薯类。推荐食用糙米、燕麦、玉米等全谷类食物,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血糖上升。蔬菜和水果也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深色蔬菜和低糖水果,如菠菜、西兰花、苹果、猕猴桃等。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鱼肉、瘦肉、豆腐等。
2. 控制能量摄入
维持健康体重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建议将BMI控制在18.5-23.9kg/m²之间。超重或肥胖的患者需要减重,但要循序渐进,每月减少1-2公斤为宜。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需适当增加体重,以增强抵抗力。
3. 主食要吃,质和量都要保证
主食是影响餐后血糖的关键因素。糖尿病患者每天应摄入5-6两主食(轻体力劳动者),并优先选择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食物。建议将全谷物和杂豆类占主食总量的1/3。进餐时可采用“先菜后饭”的顺序,有助于控制血糖。
4. 水果适量,选择低GI
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糖尿病患者有益。推荐食用低GI水果,如樱桃、苹果、梨等,每天摄入量控制在1个交换份(约含90千卡能量),并选择在两餐之间食用。
5. 多吃蔬菜,合理选择
蔬菜能量密度低,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有助于平稳血糖。建议深色蔬菜占蔬菜摄入量的一半以上,同时增加菌类和叶类蔬菜的摄入。对于淀粉类蔬菜,如土豆、山药等,应计入主食量。
6. 清淡饮食,科学饮水
糖尿病患者应限制盐和油的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烹调油控制在25克以内。推荐饮用白水、淡茶水或无糖咖啡,避免含糖饮料和过量饮酒。
7. 规律进餐,合理加餐
保持规律的进餐习惯,定时定量。可在正餐之间适量加餐,但要注意加餐不加量,选择低GI食物,如坚果、酸奶等。
8. 积极运动,改善体质
结合适量的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水平。
中医食养方法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可通过辨证施治进行调理。以下是三种常见体质的中医调理方案:
1. 阴虚燥热体质
症状: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盗汗等。
推荐茶饮:沙参麦冬汤(沙参5钱、麦门冬5钱、玉竹5钱,加水煮沸后焖10分钟饮用)。
2. 气阴两虚体质
症状:身体沉重、易饥饿、疲乏等。
推荐茶饮:黄耆生脉饮(黄耆3钱、西洋参3钱、麦门冬5钱、五味子2钱,加水煮沸后焖10分钟饮用)。
3. 肝郁脾虚体质
症状:情绪起伏、胃口不佳等。
推荐茶饮:陈皮佛手疏肝饮(陈皮3钱、佛手3钱、茉莉花3钱,加水煮沸后焖10分钟饮用)。
此外,还可通过按摩胰俞穴、降糖穴和地机穴等穴位来辅助控制血糖。
常见饮食误区
- 误区一:水果含糖量高不能吃
事实上,水果中的果糖代谢不需要胰岛素参与。当餐后血糖低于10时,可以选择适量食用低GI水果,如樱桃、苹果等。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避免与主食同时摄入。
- 误区二:不吃主食可以控制血糖
完全不吃主食会导致营养不均衡,甚至引发酮症酸中毒。正确的做法是控制主食的总量,选择低GI的全谷物,同时保证每日摄入150-200克主食。
- 误区三:粗粮含糖低可以多吃
粗粮虽然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但其含糖量与细粮相当。关键是要控制总摄入量,合理搭配。
- 误区四:坚果含糖低可以随意食用
坚果虽然含糖量低,但脂肪含量高,过多食用会导致热量过剩,影响血糖控制。建议适量食用,每天一小把即可。
通过遵循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指南,结合中医调理方法,并纠正常见饮食误区,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日常饮食,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建议患者定期监测血糖,与医生保持沟通,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