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数据赋能交通治理,打造智慧出行新典范
杭州:大数据赋能交通治理,打造智慧出行新典范
2024年,杭州在城市交通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近5年累计交通投资超5000亿元,地铁网、快速路网总里程双双突破500公里,跃居全国前列。这座数字经济之城,正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探索着超大城市交通治理的新路径。
交通规划:以公共交通优先为核心
杭州的交通改善之路,始于对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坚定信念。早在2004年,杭州就确立了公共交通优先理念,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规划,构建了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公共汽(电)车为基础、水上巴士和公共自行车为补充的“四位一体”公共交通体系。
在G20杭州峰会和亚运会的推动下,杭州全面打造“轨道上的城市”。从2018年初仅有的3条线路104公里,发展到如今的12条线路516公里,实现了“十城区”轨道交通全覆盖。地铁轨道的织密,对公共交通的联系交融提出了更高要求。杭州着力推进公交、地铁、慢行“三网融合”发展,建立高品质公共交通一体化出行体系。
与此同时,杭州还着力城乡一体建设,推进服务均衡发展。目前,杭州已实现萧山、余杭、临平、富阳、临安、钱塘与主城区公交全面一体化,所有公交线路均实现统一编码、统一优惠政策、统一支付方式。
大数据赋能:智慧交通的新突破
作为“数字经济之城”,杭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让大数据在交通治理中发挥乘数效应。杭州城市大脑以交通领域为突破口,已形成11大系统,推动交通发展从“建设驱动”转向“数智赋能”。
“杭州公共交通”App整合了地铁、公交、水上巴士等出行信息,推出涵盖地铁、公交、水上巴士的公共交通“一码通”。同时,杭州还推出了国内最大力度的基于公共交通“一码通”的票价优惠政策,目前累计优惠金额已超7亿元。
在具体实践中,杭州创新推出了多种智慧交通模式。例如,在丁兰区域率先开启片区“单元治理”,形成市区共建、群众参与、以最小服务单元为基础的定向优化模式。2023年9月,丁兰街道的“公交单元治理”项目入选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
创新实践:从地面到空中的立体交通
杭州的交通创新不仅体现在地面,更延伸到了空中。余杭区作为低空经济的先行区,已开通83条低空航线,建设58个起降点。在“低空+电商物流”领域,余杭会同低空公司与菜鸟网络、盒马鲜生等企业开展低空运输需求对接,实现了跨区无人机快递配送。
在“低空+医疗服务”领域,全区已开通19条无人机医疗转运航线,覆盖6个镇街40家医疗机构,用于血液样本、药品、器械等转运。在“低空+城乡治理”领域,全区12个镇街已设置56条常态化巡查航线,实现主要城市区域基本覆盖。
实际成效:交通改善带来的民生红利
杭州交通改善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市民的出行体验上。目前,杭州已有33个区块完成单元治理工作,公交“六进”服务举措已开通342条线路。地铁接驳线客运量占全市公交总客运量1/3以上,公交地铁换乘站80.2%实现50米“零距离”换乘。
错峰限行和分区域停车收费等措施也取得了显著效果。春节期间,杭州实施单双号限行和限量通行制度,有效缓解了景区交通压力。在灵隐区域,游客需提前一天通过“警察叔叔、浙里办、支付宝”渠道申领“西湖通”,每个自然月内每车仅限申领使用一次,确保了景区交通秩序。
杭州的交通改善之路,不仅提升了城市交通效率,更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杭州正在打造一个更加智慧、便捷、绿色的交通体系,让城市出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