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三台县:麦冬产量大增,农户收入翻番!
四川绵阳三台县:麦冬产量大增,农户收入翻番!
四川绵阳市三台县,素有“中国麦冬之乡”美誉。2024年,这里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县麦冬产量预计突破1.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这一串数字背后,是三台县麦冬产业的蓬勃发展,更是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生动写照。
产量大增的秘密
三台县麦冬产量的大幅提升,离不开一系列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近年来,四川省将麦冬作为首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中药材大品种进行重点扶持。三台县则打出麦冬产业发展组合拳,建立“三园四中心一体系”,即良种繁育园、标准化种植园、综合利用园、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电子交易中心以及综合服务体系。
在科技创新方面,三台县成功引进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为麦冬种植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该县还联合太极集团、四川中兴药业等企业,开发出380多种中成药和190余种保健品,以及麦冬汤料包、麦冬茶等衍生产品。
农户收入翻番
产量的增长直接带动了农户收入的提升。以绵阳铂龙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为例,2023年该公司享受各类税费优惠政策超130万元。这些资金被用于扩大种植规模和提升产品质量,目前公司已与辖区内300余户农户签订麦冬种植回收合同,涉及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户年均增收超过9万元。
这样的例子在三台县并不鲜见。据统计,目前全县以花园镇为中心的连片9个镇乡、1.5万户农户,种植麦冬1.8万亩,年产量5000吨,种植收入达1.5亿元。不少农户表示,种植麦冬的收益远超过外出务工,且随着麦冬价格的持续上涨,种植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品牌效应凸显
“涪城麦冬”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品牌效应日益凸显。目前,“涪城麦冬”已成功入列《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首批地理标志互认清单,远销东南亚、欧盟等地,占全国出口量的80%以上。
品牌效应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也吸引了更多客商前来采购。一位做了十多年药材生意的客商表示:“我们所在的省也产麦冬,但听说涪江沿岸的麦冬质量好,浸出物含量相对较高,所以慕名前来采购。”
未来展望
随着麦冬被纳入食药物质目录,其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宽。目前,三台县已开发出麦冬汤料包、麦冬茶等衍生产品,未来还将继续深耕大健康产业,开发更多以麦冬为主要原料的日化、饮料、美容产品。
同时,三台县还将继续推进麦冬产业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麦冬主题公园、麦冬文化博物馆等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
从“土特产”到“金疙瘩”,三台县麦冬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正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科技创新的持续驱动,三台县麦冬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