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时出汗越多效果越好?科学解读出汗与运动效果的关系
跑步时出汗越多效果越好?科学解读出汗与运动效果的关系
跑步时出汗越多是否意味着运动效果越好?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本文将从生理学角度解析出汗机制,探讨出汗量与运动效果的关系,并给出科学的运动建议。
身体为什么会出汗?
出汗是人体体温调节的一种途径,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散热。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达到30摄氏度左右时便开始发汗。若空气湿度大,气温25摄氏度便可引起发汗。运动时,由于身体大量产热、温度升高,为了散热出汗量往往急剧增加。
运动会引起机体产热量是安静时的十几倍,热量产生的增加自然使得散热也要加强,为了增加散热,皮肤血管会舒张,血流速度加快,皮肤血流量也会增加,从而导致出汗大量增加。
影响出汗量的因素有哪些?
身体是否容易出汗与出汗的量,与身体当时状态、环境温度、皮肤血流量以及血流速度等因素高度相关。比如,冬天在室外想出一身的汗是不太容易的,而夏天的话往往在不动的情况下就会有一身汗,这就是由于环境温度的不同造成的。
除此之外,影响出汗量多少的还有性别和遗传因素。人体汗腺的活跃性不同,女性的汗腺比男性多,但男性的汗腺比女性活跃,而同性间的个体差异同样很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运动时出汗量不是太大,而有的人做完热身已经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有些人体液较多,运动时出汗就会越多,反之出汗就更少。另外还要看个人的身体素质,体质强壮的人,即使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也毫不费力,出的汗自然就少。相反体质差的人稍稍活动就会大汗淋漓。
流出的汗液中有什么?
汗液有98%~99%的成分是水,其中盐分的比重约为3克/升,还有少量的钾、尿素、乳酸、氨等。人体的汗液是咸的,因为汗液里有盐,但其实相比身体内盐分的浓度,汗液的盐浓度并不高,因为当汗液从身体内分泌出来后,大部分盐分被重吸收回体内,所以,当我们运动出汗时,丢失的水分会多于盐分。
所以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道理,大家跑步时间不长强度不大时,只需要补充普通白开水就可以了,不用特地补充电解质。如果跑步时间超过1小时,强度较大出汗多的情况下,就需要适量补充电解质。
出汗越多排毒效果更好?
有跑友认为,通过大量运动出汗,可以排出大量毒素,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出汗其实就是流失水份、盐和一些电解质而已,虽然可以带出少量的体内毒素,如乳酸、尿素、氨等废物,但是体内毒物的排泄主要是肾脏和肝脏来完成的。因此,通过排汗达到“大量排毒”的目的很难。
出汗越多对身体越好?
运动并不是出汗越多就越好,建议微汗就可以了,适度的运动最重要。如果运动时大量的出汗,会使体液减少,如果不及时补液,可导致血容量下降、心率加快、排汗率下降、散热能力下降、体温升高,机体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等状况的出现。并且会很容易引起脱水,严重时甚至导致中暑。
过度出汗还会导致中暑
有些跑友甚至以为出汗=减脂,会采用一些不太合理的锻炼方式。比如,用保鲜膜包裹肚子让其出汗或者穿上密不透风的排汗服,也是想要通过闷来促使流汗。其实这种错误的想法和做法反倒会给你带来不良的症状。
曾经就有一个女孩,为了能流更多的汗,在大夏天的时候穿羽绒服跑步,结果引发了中暑。道理很简单,身体出汗是为了散热降温,但是当你裹上保鲜膜、穿排汗服时,散热效率会大大地降低。带来的后果就是——体温升高,导致中暑高热,甚至危及生命。
总结
提醒各位跑友,不要为了追求出汗而超负荷运动,明明跑得很累了却感觉自己好像没出什么汗,然后拼命继续。汗液是用来维持身体产热和散热平衡的。
尤其是在夏天,大量的出汗又来不及补充水分的话,很容易脱水。而且当你出汗过多时,有可能意味着你的运动过量了。所以出汗多,并不代表减肥效果就好,出汗多恰恰提示你要多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