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买“金包银”,理财还是踩坑?
双十一买“金包银”,理财还是踩坑?
随着金价持续飙升,越来越多消费者转向购买“金包银”饰品作为黄金的平价替代品。这种饰品在外观上几乎与纯金无异,价格却仅为黄金的十分之一,在电商直播平台上销量可观。然而,业内人士提醒,尽管“金包银”饰品在佩戴上有很高的性价比,但在回收价值和投资属性方面存在较大风险。消费者需谨慎考虑其未来走势,并注意产品正规性,避免陷入虚假宣传的陷阱。
什么是金包银饰品?
金包银饰品,顾名思义,就是在银的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黄金,使其外观呈现出与纯金一样的颜色。这种设计既能保留黄金的质感和外观,又大大降低了首饰的成本。金包银饰品的制作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包金,即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将金箔牢固地包在首饰制品基体上;另一种是镀金,通过电镀或化学镀等方法得到金覆盖层。其中,包金覆盖层的厚度要求不小于0.5微米,而镀金覆盖层则更薄。
金包银饰品走红背后
金包银饰品的走红,与近年来金价的持续上涨密切相关。据统计,今年以来金价已创下30多次新高,COMEX黄金盘中一度突破2800美元/盎司。高昂的金价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转而寻求更经济的替代品。在电商平台上,金包银饰品销量火爆,有的店铺月销上千件,直播带货一场销售额可达10万元。在西南地区最大的珠宝黄金批发集散地成都梨花街,多家店铺都表示金包银饰品销量很好,甚至有店主称“忙不过来”。
回收价值与投资属性
尽管金包银饰品在佩戴上有很高的性价比,但在回收价值和投资属性方面却存在较大风险。首先,金包银饰品的回收价格很低,基本等同于银价。其次,由于含金量难以准确验证,市场上存在大量虚标含金量的现象。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商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会故意夸大金包银饰品中的黄金含量,而消费者很难通过肉眼辨别真伪。此外,金包银饰品的制作工艺和材质标准尚未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在佩戴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掉色、漏银等问题。
消费者反馈与选购建议
消费者对金包银饰品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金包银饰品性价比高,外观与纯金相似,且价格亲民,是追求奢华感但预算有限的消费者的理想选择。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金包银饰品存在质量隐患,如掉色、氧化等。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金包银”相关的投诉已达880多条,主要涉及含金量不足、虚假宣传等问题。
选购金包银饰品时,消费者应保持理性,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正规渠道,优先考虑有良好口碑的商家
- 谨慎对待商家宣传的金含量,不要轻信“高含金量”等说辞
- 不要将金包银饰品作为投资工具,应将其定位为日常佩戴饰品
- 购买时索要详细的产品证书,明确标注金银克重
- 注意保存购物凭证,以便在出现问题时维护自身权益
金包银饰品以其独特的性价比和外观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消费者在选购时应保持理性,充分了解其工艺特点、市场现状和潜在风险,选择正规渠道,谨慎对待商家宣传,理性消费。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金包银饰品市场的规范和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