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禧古城元宵节:五百年“爬刀梯下火海”的文化传承
莆禧古城元宵节:五百年“爬刀梯下火海”的文化传承
正月十九,当第一缕晨曦洒在莆禧古城的青砖黛瓦上,一场延续了五百多年的民俗盛宴即将上演。这一天,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开发区山亭镇的莆禧古城,将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元宵节“爬刀梯下火海”活动。
五百年传承:抗倭精神的延续
莆禧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这座见证了无数历史沧桑的古城,承载着莆田人民的集体记忆。据《兴化府志》记载,古城原周长590丈,墙高2.1丈,有城垛1049个,置东、西、南、北四门。作为明代抗倭的重要据点,这里曾驻扎过千余户军户,屯田戍边。
“爬刀梯下火海”这一民俗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明朝嘉靖年间。当时,倭寇频繁侵犯莆田沿海,莆禧古城的军民凭借坚毅的精神和智慧,成功坚守城池50余天。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当地百姓开始在每年的正月十九举行“爬刀梯”仪式,以此重温先人抗倭时登高瞭望、无畏刀锋的勇猛精神。
惊心动魄:刀梯上的勇气
上午7时,莆禧城隍庙内鼓乐齐鸣,舞狮欢腾,一场盛大的民俗表演拉开了序幕。随着仪式的推进,上午10时,巡游队伍从城隍庙出发,沿着古城街道缓缓前行。队伍中,身着传统服饰的村民们手持彩旗,伴随着锣鼓声,浩浩荡荡地绕城巡安。
最令人期待的“爬刀梯”环节在上午11时30分准时开始。广场中央,一座高达17米的刀梯巍然矗立,21级梯阶均由锋利的刀刃组成,寒光闪闪,令人望而生畏。在众人的瞩目下,被称为“僮身”的表演者赤膊赤足,毫无畏惧地踏上刀梯。他们动作敏捷,一气呵成地攀爬至梯顶,随后将象征赐福平安的铜钱撒向梯下。观众们纷纷争抢这些铜钱,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火海狂欢:生活的热望
爬完刀梯后,活动进入另一个高潮——“下火海”。在熊熊燃烧的火堆旁,表演者赤脚踏过炽热的炭火,动作敏捷而从容。这一幕不仅展现了表演者的勇气,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除了“爬刀梯下火海”这一核心活动外,现场还有摆棕轿、跳火堆等精彩民俗表演。整个古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游客们纷纷驻足观看,用相机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民俗盛景。
文化传承:从历史走向未来
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山亭镇莆禧村党支部书记蒋爱华表示,村里先后完成了主干道的夜景亮化、污水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投用了由唐氏古民居改造的山亭家风家训馆以及依托部队驻地旧址打造的莆禧爱国纪念馆,使小乡村变身成为周边学校的热门研学打卡地。
值得一提的是,莆禧古城所在的北岸经开区正致力于打造大文化体验区。以妈祖文化、海防文化、祈梦文化为核心,串联起妈祖阁、紫霄洞、东吴石塔等景点,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旅新画卷。同时,周边的滨海酒店群也在加速建设中,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住宿体验。
从一座抗倭古城,到如今的文旅新地标,莆禧古城的元宵节民俗活动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它不仅展现了莆田人民对历史的铭记,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每年的这一天,数以万计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共同见证这场穿越五百年的文化盛宴,感受那份源自历史深处的震撼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