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防治:如何保护劳动者健康?
尘肺病防治:如何保护劳动者健康?
尘肺病:我国头号职业病,防治刻不容缓
截至2017年,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病例95万余例,其中尘肺病85万余例,占比高达89.8%,主要为矽肺和煤工尘肺。自2010年以来,每年新发病例数均突破2万例,这一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作为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尘肺病的防治工作已刻不容缓。
什么是尘肺病?
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一组职业性肺部疾病的统称。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固体颗粒物,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矿山开采、冶金工业、机械制造、建材工业、纺织工业等多个行业。长期接触这些粉尘,可引起包括尘肺病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如矽肺、煤尘肺、石棉肺等。
尘肺病的危害
尘肺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此外,患者还可能并发呼吸系统感染、肺结核、肺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由于尘肺病具有慢性、进行性的特点,一旦发现往往已经处于较严重的阶段,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
尘肺病的防治措施
我国总结出尘肺病预防的“八字方针”,即“革、水、密、风、护、管、教、查”,这是控制尘肺病的关键措施。
革: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例如,采用遥控操纵、计算机控制等自动化技术,避免工人直接接触粉尘环境。
水:湿式作业。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尘措施,如石材湿式切割、研磨等,可有效降低粉尘飞扬。
密: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尘源与局部抽风相结合的方法,防止粉尘外逸。
风:通风除尘。抽出的含尘空气经除尘装置处理后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护:个人防护。在粉尘作业场所,工人应佩戴防尘安全帽、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防护用品。同时,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澡换衣,保持皮肤清洁。
管: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劳动强度和作息时间,减少职业病危害。
教:宣传教育。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普及防尘知识,提高防护意识和能力。
查: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法律法规要求
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尘肺病被列为首要职业病,包括12种具体类型,如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用人单位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申报制度、警示与告知制度等管理制度。
提供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定期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
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结语
尘肺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共同努力。通过持续改进生产工艺、加强防护措施、完善法律法规和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我们有望逐步降低尘肺病的发病率,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这不仅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更关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