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特校: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教育实践
丹江口市特校: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教育实践
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让2025年的春节显得格外不同,各地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以全新方式庆祝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节日。
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一所特殊的学校正在以创新的方式迎接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丹江口市特殊教育学校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与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以主题班会的形式拉开序幕。老师们精心准备了关于春节起源和习俗的课程,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环节,帮助学生们了解春节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腊八到小年,再到除夕和元宵,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习俗,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春节氛围,学校还组织了家乡习俗分享会。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家乡独特的春节习俗。有的地方会在除夕夜放鞭炮驱赶“年兽”,有的地方则会在正月初一吃长寿面,祈求家人健康长寿。这些有趣的习俗让孩子们大开眼界,也增进了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最令人期待的是非遗工坊体验活动。学校特别邀请了当地非遗传承人,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艺体验课。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亲手制作了剪纸、面塑、葫芦画等传统工艺品。虽然动作略显笨拙,但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剪纸,原来这么有趣!”一位学生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另一位学生则小心翼翼地在葫芦上描绘着图案,他说:“我要把这个葫芦带回家,挂在门口,希望它能带来好运。”
此次活动不仅让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体验非遗文化,他们得以更好地融入社会,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丹江口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这一创新实践,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也为特殊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春节的临近,丹江口市的街头巷尾已经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而在这所特殊的校园里,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迎接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用稚嫩的双手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这场别具一格的春节教育实践,必将成为他们人生中一段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