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小秘密”:谈古代奏折制度为何“桀骜不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小秘密”:谈古代奏折制度为何“桀骜不驯”?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14573748_121623933/?pvid=000115_3w_a

在我国千年的朝野制度中,君与臣之间商讨国家大事,有一道流程叫做递奏折。而奏折制度是清军入关,建立大清帝国之后出现的一种奏事制度。那么,为什么古代奏折制度会呈现出独特的特点?让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剖析这一制度的演变历程。

奏折本身的分析

奏折是我国封建王朝时期的一种议论国事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是在大清时代才出现的,那么它的前世是什么?它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它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奏折的前世

早在春秋战国年代,我国君臣上下之间奏议国事是用文书往来的,大多没有特别严格的界限。当秦国崛起吞并六国之后,就逐渐将奏议国事统一了公文体制,将这种文书体制命名为“诏”,这是臣子与君主之间的一种专用文书体制。随后秦朝灭亡。

时间轴进入汉代,汉代沿用了秦代的这种公文体制,在此基础上又定义为奏章、奏文、表奏、奏议四种方式。这种公文体制在汉代出现的时候,它的定义开始变得非常清晰,主要用于臣子向君主商讨国事和陈述政事。虽然在汉代这种制度的功能较为单一,但到了明代,朝廷内外举行庆典时,又诞生了“奏贺”这种形式。

直到清军入关建立大清,奏折制度才正式发展到最完全的状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