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社村古建筑保护:800年古村的新生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社村古建筑保护:800年古村的新生之路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27A06OTP00
2.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21/doc-ineftmqx8590487.shtml
3.
https://www.zsnews.cn/news/index/view/cateid/35/id/736004.html
4.
https://www.ctnews.com.cn/wenhua/m/content/2025-01/20/content_169555.html
5.
http://www.cnts.gov.cn/tssrmzf/tsyw/tskx/content/post_3115516.html
6.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1672
7.
http://www.dg.gov.cn/hj/zjhj/whjs/whgj/content/post_3579498.html
8.
http://www.chuantongcunluo.com/index.php/Home/zxzx/zxzx_details/wid/2543.html
9.
https://news.ycwb.com/2025-01/11/content_53177210.htm

在东莞茶山镇,有一座始建于宋朝的古村落——南社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这里保存着32间祠堂、250多间古民居,是国内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近年来,南社村积极探索古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新模式,成为东莞古村落保护的典范。

01

保护现状:分类分级,专业团队支持

面对庞大的古建筑群,南社村首先解决了保护任务重、力量单一的问题。村委找到广州大学相关专家,提出了“分类分级保护”的措施。具体而言,将国保(文物)单位与普通风貌建筑区分开,将日常一般管养维护和修缮工程区分开,不同类别的建筑在进行价值评估的基础上,实施不同程度的保护、修缮方案。

同时,茶山镇早在2004年就委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编制了《南社村古建筑群保护规划》,为后续村民自保和文物修缮提供了依据和支持。这种专业团队的介入,确保了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02

活化利用:文旅融合,创新经营模式

南社村的保护工作并非孤立进行,而是与活化利用紧密结合。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南社村引入了本土民营企业——东莞南社创意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该公司获得古村落的开发、运营权,村委会则负责统筹监督。双方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在保护基础上进行村落环境治理、古建筑修缮等工作,并加大业态开发力度。

南社创意公司按照“一户一策”的模式,租赁了村内7成的古民居,租期为50年。公司聘请专业设计公司,为古村编制了15年长期规划,将租赁民居划分为民宿、文创、乡情体验等4个片区。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也提升了古村落的运营效率。

03

文化传承:活态体验,创新文化表达

南社村的保护工作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村内32间祠堂被活化成书画、摄影、非遗、长寿、村史、莞香等不同主题展览馆,实现了“一祠堂一品牌”的展陈矩阵。同时,南社村还恢复了百年民俗活动“南社斋醮”,并申报了“茶山绸衣灯公”“南社九大簋”等省、市非遗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南社村还推出了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可以穿着汉服在古村中漫步,参与古风活动,甚至在古民居中品茶、体验非遗。这种活态体验方式,让传统文化以更生动的形式呈现在游客面前。

04

专家观点: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在南社村的保护工作中,专家们普遍关注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古建筑的原始功能和风貌;另一方面,又要满足现代使用需求,提升经济效益。南社村通过分类保护、专业规划和市场化运作,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专家建议,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开发特色旅游线路等方式,吸引更多人参与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形成良性互动。

05

未来展望:示范意义与推广前景

南社村的保护模式已成为东莞乃至广东古村落保护的标杆。其“保护优先、分级分类、活态传承、文旅融合、共同富裕”的理念,为其他古村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随着广东“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南社村的模式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为更多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提供参考。

南社村的成功实践证明,古村落保护不仅是一项文化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发展工程。通过科学规划和创新经营,古村落完全可以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