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I重塑未来产业:从应用到变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I重塑未来产业:从应用到变革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68446991_121124370
2.
https://www.yicai.com/news/102187963.html
3.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4/1011/c1004-40337265.html
4.
https://www.ncss.cn/ncss/jydt/jy/202412/20241220/2293350265.html
5.
https://www.cac.gov.cn/2024-03/18/c_1712433069701168.htm
6.
https://cn.wicinternet.org/2024-12/31/content_37771148.htm
7.
http://www.ciia.org.cn/news/25369.cshtml
8.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3/content_6937351.htm
9.
https://www.hrssit.cn/info/3276.html
10.
https://sle.ajcass.com/Magazine/show/?id=70803
11.
http://smartcity.qianjia.com/html/2024-09/05_411518.html
12.
https://www.mfa.gov.cn/web/wjbzhd/202409/t20240927_11498463.shtml

2024年3月28日,一份重磅榜单的发布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2024中国十大AI产业应用》榜单正式揭晓。这份榜单汇聚了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360安全大模型、阿里巴巴夸克App等十大应用,覆盖了从气象预测到企业服务的多个领域,展现了人工智能(AI)在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

这份榜单的发布,不仅标志着AI产业应用进入新阶段,更预示着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未来产业。

01

AI产业应用:从概念到实践

在气象领域,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通过三维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某些气象要素预报精度超越传统数值方法,推理效率更是提高了上万倍。2023年汛期,该模型成功预测了杜苏芮、苏拉等影响我国的强台风路径,为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安全领域,360集团基于近20年技术积累,推出了360安全大模型,通过智能体框架赋能企业安全体系,为企业数字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

在医疗领域,科大讯飞的智能医疗助手正成为“每个医生的AI诊疗助理,每个人的AI健康助手”。该系统面向患者实现诊前、诊中、诊后多个环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面向医生则提供患者画像、智能检索、语音病历等六大功能,大大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在教育领域,好未来的MathGPT作为国内首个专为数学打造的大模型,已成功应用于学而思学习机,为全球数学爱好者提供专业服务。

在办公领域,商汤科技的办公小浣熊通过知识、推理、执行三层能力架构,为用户提供科学合理的办公方案,推动办公智能化升级。

这些案例只是冰山一角。从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到360安全大模型,从阿里巴巴夸克App到万兴科技天幕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渗透到各行各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变革。

02

AI驱动的产业变革: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AI不仅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大显身手,更在深层次推动着产业变革。以广东、江苏、北京等地为例,这些地区通过政策支持、人才引进和创新氛围营造,已经成为AI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依托强大的制造业体系和丰富的工业数据资源,为AI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江苏则在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为AI技术的跨行业应用提供了良好平台。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集中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和创新资源,为AI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撑。

各地在推进AI产业时,都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实现了差异化发展。例如,青岛提出培育20家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建设30个左右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深圳则通过“一条例一方案一清单一基金群”政策支撑体系,全面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03

AI时代的就业挑战与应对

然而,AI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就业问题。与以往的技术革命不同,AI可能替代几乎所有类型的职业岗位,从简单的体力劳动到复杂的脑力工作,无一幸免。

面对这一挑战,专家建议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1. 提升人力资本: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特别是非认知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考虑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加强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投入。

  2. 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建立更加普惠的社会福利制度,为受到AI冲击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这包括推进全民基本收入制度,以及加强社会共济和权益保障。

  3. 促进岗位创造: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开发新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在那些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的行业,如表演艺术等。

  4. 创新就业定义:重新定义就业概念,将一些传统上不被视为就业的活动纳入就业范畴,为劳动者提供更多选择。

04

政策支持:AI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为了应对AI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为AI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青岛提出培育20家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建设30个左右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深圳则通过“一条例一方案一清单一基金群”政策支撑体系,全面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河北区则以体制创新、机构改革为产业发展赋能,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成立区数据局,制定出台了天津市首个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政策——《河北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条措施》,为企业集聚、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AI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各地在AI时代的竞争中赢得了先机。

05

展望未来:AI产业的无限可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AI产业正展现出无限的发展潜力。从智能医疗到智慧教育,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制造,AI正在为各行各业插上科技翅膀,推动产业升级和变革。

然而,AI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就业问题、数据安全、伦理道德等。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在技术创新和人文关怀之间寻找平衡,确保AI的发展能够真正造福人类社会。

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AI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作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