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欣欣带你探秘甲骨文的前世今生
谢欣欣带你探秘甲骨文的前世今生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安阳市中华园小学的谢欣欣老师微笑着对学生们说。这不是普通的课堂游戏,而是谢老师独创的甲骨文教学环节。她手中的卡片上,写着一个个古老的甲骨文字,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试图破解这些3000多年前的神秘符号。
作为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师,谢欣欣深知甲骨文不仅是汉字的源头,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甲骨文的魅力,她不仅在课堂上使用《神奇的甲骨文》教材,还引入了《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古老的文字“活”起来。
“甲骨文不是枯燥的古董,而是鲜活的文化遗产。”谢欣欣常常这样告诉她的学生们。在她的课堂上,甲骨文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历史符号,而是变成了可以触摸、可以游戏、可以探究的有趣知识。学生们通过“猜猜看”等活动,逐渐揭开了甲骨文的神秘面纱,感受到了文字背后的历史温度。
然而,谢欣欣并不满足于仅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她深知,要真正理解甲骨文,必须亲眼见证其历史语境。因此,她精心组织了一次殷墟博物馆的研学之旅,带领学生们走进甲骨文的发源地,亲身感受商代文明的辉煌。
2024年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近4000件套精美文物随之揭开神秘面纱。这座形似青铜鼎的建筑,矗立在洹河畔,仿佛从3300年前的商代穿越而来。谢欣欣带领学生们穿梭在展厅之间,从“探索商文明”到“伟大的商文明”,再到“世界的商文明”,每一步都让他们惊叹不已。
在“殷墟车马遗迹展”展厅,23架殷墟出土的马车重现了商代战车的壮观景象。而在“王畿与四方”专题展区,来自山东、安徽、湖南等多个省份的商代文物,展现了商文明的辐射范围之广。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长从何来——殷墟花园庄东地亚长墓专题展”和“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这些展览通过解密的方式,生动还原了商代武将亚长和商代“王子”的形象。
“这片甲骨就是‘一片甲骨惊天下’的屯南甲骨,它记载了商王武丁时期的占卜内容。”谢欣欣指着展柜里的甲骨,向学生们讲解道。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不仅看到了甲骨文的实物,更理解了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原来甲骨文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扇了解商代社会的窗户。”一位学生在参观后感慨道。通过谢欣欣老师的教学和殷墟博物馆的实地参观,他们不仅认识了甲骨文,更深刻理解了其作为中华文明重要载体的意义。
甲骨文的发现,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约1000年。它不仅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包括政治、经济、宗教、天文、医学等多个领域。通过解读甲骨文,我们可以窥探商代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结构。
正如谢欣欣老师所说:“甲骨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通过她的教学和殷墟博物馆的展览,这些古老的符号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激励着新一代学子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感受汉字之美,传承文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