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研究:每周吃4-7个鸡蛋,心脏更健康
北大研究:每周吃4-7个鸡蛋,心脏更健康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灿清团队在eLife期刊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每周食用4到7个鸡蛋可以显著降低心脏病的风险。这项研究基于中国嘉道理生物样本库中超过50万参与者的数据,通过分析血液中的代谢物,揭示了鸡蛋摄入量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适量食用鸡蛋的人血液中有益代谢物含量较高,而有害代谢物含量较低。特别是载脂蛋白A1的水平显著提高,这种蛋白质有助于清除血管中的胆固醇,防止斑块形成,从而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这一发现与此前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研究相呼应。波士顿大学的研究表明,每周食用5个或以上鸡蛋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28%,患高血压的风险降低3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研究也证实,鸡蛋摄入与较低的高血压发病风险相关。
那么,为什么鸡蛋对心血管健康如此重要呢?这主要得益于鸡蛋中丰富的营养成分。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能促进胰腺B细胞分泌胰岛素,调节葡萄糖代谢。蛋黄中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磷脂和胆碱等物质,有利于调控餐后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此外,鸡蛋中含有的生物活性肽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进而起到降血压的效果。
然而,对于鸡蛋摄入量的问题,不同人群应该有不同的标准。对于一般健康成年人来说,每天食用1个鸡蛋是安全的。根据最新中国膳食指南的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周应摄入280-350克蛋类,相当于大约4-5个鸡蛋。
对于三高人群或希望预防三高的人来说,每天也可以食用1个鸡蛋。《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指出,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胆固醇应控制在300毫克以内,而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约为200毫克,在推荐摄入量范围内。
对于健身增肌的人群,由于运动量大、对蛋白质需求高,每天可以食用3-4个鸡蛋。而日常需要补充营养、且没有血脂问题的老年人和恢复期的病人,每天食用2-3个鸡蛋也是合适的。
在烹饪方式上,鸡蛋非常百搭,无论是煮、蒸、煎、炸还是炒,都能做出美味的菜肴。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烹饪方式会影响鸡蛋的营养价值。从营养吸收的角度考虑,蒸煮的鸡蛋营养价值最高,因为这种烹饪方式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鸡蛋中的营养成分。
此外,关于土鸡蛋和普通鸡蛋的营养价值问题,研究显示两者在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上基本相同。土鸡蛋的口感可能更佳,但蛋黄颜色的深浅主要与鸡饲料有关,与营养价值并无直接关系。
综上所述,适量食用鸡蛋对健康大有裨益。但需要注意的是,鸡蛋虽好,也要适量食用。同时,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搭配均衡的饮食,才能更好地发挥鸡蛋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