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孩子应对嫉妒?索尼亚·马肖基有妙招!
如何帮孩子应对嫉妒?索尼亚·马肖基有妙招!
加拿大心理学家索尼亚·马肖基的一项研究发现,婴儿在8个月左右就会表现出嫉妒的情绪。这种看似成人化的情绪,其实早在幼儿时期就开始萌芽。面对孩子的嫉妒心理,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呢?
嫉妒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儿童的嫉妒情绪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它反映了孩子对爱和关注的需求。研究表明,嫉妒与儿童的依恋关系密切相关。当他们感觉到与重要他人的联系被破坏或威胁时,就会产生嫉妒感。
儿童的嫉妒情绪可以在多个生活领域中观察到:
- 主要客体嫉妒:当其他孩子或环境中的某些方面“夺走”照顾者的联系时,婴儿就会表现出嫉妒。
- 兄弟姐妹嫉妒:新生儿或兄弟姐妹占据了父母的注意力,孩子会感到嫉妒。
- 同伴嫉妒:孩子会对那些“夺走”他们父母、老师或其他朋友注意力的同龄人感到嫉妒。
- 占有嫉妒:物质主义在这一领域的嫉妒中占据中心地位。孩子们想要别人拥有的东西,如果不能拥有或暂时无法获得,他们会感到嫉妒。
- 成就嫉妒:孩子们往往会嫉妒他们无法做到的事情、无法获得的东西,或者无法成为的人,无论是个人特质还是在学校或体育方面的成就。
五个实用管理建议
1. 正常化嫉妒:帮助孩子认识和接受情绪
当孩子表现出嫉妒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帮助他们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研究表明,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嫉妒行为采取负面的照顾模式,如最小化、拒绝或忽视,会在孩子中产生回避、焦虑、抑郁和自卑。
正确的做法是:
- 帮助孩子标记和命名这种情绪:“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嫉妒?”
- 向他们保证这种感觉是可以接受的:“每个人都会有嫉妒的时候,这是正常的。”
- 鼓励孩子理解嫉妒是一种信号,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害怕失去什么或希望拥有什么。
2. 庆祝独特性:培养自信和自我接纳
帮助孩子认识到他们的才能、兴趣、风格和成就,无论大小。研究表明,当我们鼓励孩子庆祝他们的不同之处时,他们学会自我爱,并学会容忍,甚至可能欣赏他人。
具体做法包括:
- 肯定孩子的独特性:“你画的这幅画真的很特别!”
- 避免将孩子与他人比较:“你有自己的优点,不需要和别人一样。”
- 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如果你喜欢科学,那就去探索吧!”
3. 避免比较:减少不必要的竞争
注意有意或无意的比较他人的陈述。如果你对孩子或其他人不够优秀发表评论,这会创造一种自卑感。研究表明,虽然我们在基因上倾向于在社会中比较自己和他人,但过度依赖社会比较会削弱自我意识,加剧儿童的嫉妒。
4. 练习感恩:培养积极心态
帮助孩子表达对自己是谁和所拥有的感激之情。感恩被定义为反思和欣赏生活中所拥有的,这显著减少了嫉妒。当孩子们在自己的后院找到快乐时,他们可能不需要追逐另一边更绿的草地。
5. 强化积极行为:鼓励亲社会行为
学习管理和协商嫉妒不是一蹴而就的。你的孩子需要一些时间来识别、调整并找到亲社会的方式来抵消嫉妒感。注意你孩子行为的变化,并在每一步都鼓励他们。
实际案例分享
小明的妈妈发现,每当她表扬邻居小华的画作时,小明就会生气地跑开。她意识到这是嫉妒情绪的表现,于是决定用上述方法来引导小明。
正常化嫉妒:她告诉小明:“看到别人做得好,感到嫉妒是很正常的。妈妈有时候也会有这种感觉。”
庆祝独特性:她帮助小明发现自己的特长:“你的数学总是得满分,这是你的独特之处。”
避免比较:她不再直接比较两个孩子,而是鼓励他们互相学习:“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互相学习。”
练习感恩:她引导小明思考自己拥有的:“你有这么多有趣的书,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这真的很棒。”
强化积极行为:当小明开始主动帮助小华时,她及时给予肯定:“看到你帮助小华,妈妈真的很高兴。”
通过这些方法,小明逐渐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嫉妒情绪,与小华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
结语
嫉妒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情绪体验。作为家长,我们的任务不是消除这种情绪,而是帮助孩子理解和管理它。通过正常化嫉妒、庆祝独特性、避免比较、练习感恩和强化积极行为,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