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庆龙:从心理效能视角解读手机依赖
崔庆龙:从心理效能视角解读手机依赖
“提不起兴趣去干一件事情”“明明什么都没干就累了”……这些看似平常的疲惫感,其实暗藏着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崔庆龙将这种状态称为“低能量”,而手机依赖正是这种状态下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手机依赖背后的心理密码
“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拿起手机?”面对这个困扰无数人的问题,崔庆龙从“心理效能”的角度给出了独特的解释。
“心理效能,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开始一项行为所需的心理能量。”崔庆龙解释道,“当一个人的心理效能不足时,就会倾向于选择那些不需要太多能量投入的行为。”
而刷手机恰恰是最典型的低能量消耗活动。它不需要太多思考,不需要复杂的人际互动,甚至不需要离开舒适的沙发。这种低门槛、低反馈的活动,成为了心理能量不足时的首选。
“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你感到疲惫时,即使手机里没有新的消息,你还是忍不住想要滑动屏幕?”崔庆龙问道,“这是因为你的内心其实渴望更多的刺激和反馈,但由于能量不足,只能选择这种最简单的形式。”
手机依赖的双重危害
长期的手机依赖不仅会影响心理健康,还会带来一系列生理问题。崔庆龙指出,这种危害是双重的。
从心理层面来看,持续的低能量状态会进一步削弱心理效能,形成恶性循环。“每当你选择刷手机而不是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时,你的心理效能就会进一步降低。”崔庆龙警告道。
而从生理角度来看,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使用手机,尤其是躺着玩手机,会对颈椎、腰椎造成严重伤害。根据相关研究,这种不良姿势还会导致视力下降、眼部疲劳,甚至影响血液循环。
“手机依赖就像是一个隐形的健康杀手,它在不知不觉中消耗着我们的身心。”崔庆龙严肃地说。
如何提升心理效能,摆脱手机依赖?
面对手机依赖这个现代人的通病,崔庆龙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界限感。“就像我那位朋友一样,他发了消息别人没回,他也不会因此困扰,因为他清楚‘我已经做了我该做的,剩下的就是别人的事’。”这种界限感能帮助我们减少不必要的心理消耗。
其次,要创造安全的体验。“观察一下生活中哪些环境让你感到不安,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多让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体验一些安全的东西,而且要重复体验很多次。”崔庆龙建议道。
此外,培养新的兴趣爱好也是提升心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当你把注意力转移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时,你会发现手机的吸引力自然就降低了。”崔庆龙鼓励读者尝试新的活动,比如运动、阅读或学习新技能。
最后,崔庆龙强调了规律生活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些都能帮助你维持较高的心理效能。”
“记住,摆脱手机依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你持续的努力和自我觉察。”崔庆龙最后说道,“但只要你开始行动,你就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如此丰富多彩。”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何平衡科技与生活,如何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找到健康的边界,这正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