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拯救地球的新希望?
可再生能源:拯救地球的新希望?
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5摄氏度,是有记录以来第六个最热年份。地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已经显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这些变化正在威胁着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可再生能源被视为拯救地球的关键希望。近年来,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可再生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持续领跑。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7.3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总装机的54.7%。前三季度新增装机2.1亿千瓦,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5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0.9%,占全部发电量的35.5%。
从全球范围来看,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迅猛。全球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3865吉瓦(GW),增长14.6%,是史上最快增速。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占比36.7%,增长最为迅猛,占新增装机容量的75%。亚洲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战场,2023年新增装机容量327.8吉瓦,约占全球新增总量的69%。
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变革
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等调节资源的需求快速增加。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1.2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约86%。1月至8月,全国新型储能累计充放电量约260亿千瓦时,等效利用小时数约620小时。
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一批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落地实施。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绿氢制备项目、加氢设施等新业态投资加快释放。数字化智能化电网建设提速,特高压系统加速建设,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提供了有力支撑。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全球各国存在各种障碍,包括缺乏行动力、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等,这将阻碍可再生能源发展步伐。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报告,2024年至2030年期间,全球可再生能源和能效目标所需总投资高达31.5万亿美元。
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突出问题。可再生能源投资仍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全球南方大部分地区相对落后。在一些最大的经济体中,化石燃料仍占据能源供应的70%以上。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为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1.5摄氏度温控目标,G20国家需在2030年前将可再生电力装机容量增至三倍,达到9400吉瓦(GW),并在2050年前扩大至2023年水平的七倍,达到24900吉瓦。
技术创新将继续引领行业发展。随着风电、光伏发电进入全面平价时代,项目投资回报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但“双碳”目标的远期利好与市场环境的逐步改善将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持续动力。预计到2025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在2020年基础上翻一番,在全社会新增用电量中,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将超过80%。
国际合作对于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至关重要。通过新的资金来源、减少化石燃料补贴等方式,可以为高风险国家项目提供支持,促进全球能源转型的公平推进。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之路充满挑战,但其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解决方案,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强,我们有理由相信,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体系的主力军,为地球带来更加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