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活得通透的人生赢家:段永平的境界,少有人及!
一个活得通透的人生赢家:段永平的境界,少有人及!
在中国企业界,有好几个知名的“异类”,比如任正非、宗庆后等老一辈的企业家,还比如段永平这种年轻一些的企业家。
我们看国内企业的发展史,就会知道20世纪九十年代处于民营企业“野蛮生长”的时期,多少财富英雄声名鹊起,谱写了多少惊心动魄的商业故事。
段永平也是成名于这个时期,他原本在珠三角中山市的一家亏损小厂担任厂长,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扭亏为盈,把小厂的产值搞到了10亿元的规模,由此可见段永平的经营能力。
因为向集团公司提出股份制改造没有通过,段永平离职后创办了步步高公司,并取得巨大成功。
但在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段永平却不愿意继续当老板了。
以爱之名,当“甩手掌柜”。
差异是客观的,人和人没法比。古人说三十而立,段永平三十来岁就已经完全立起来了。俗话说三十不发四十不富,段永平在四十岁前也算彻底富起来了。
出门求财财到手,说得就是段永平这样的人,他南下广东为发财,没用几年时间就建功立业,取得了成功。
按照一般人的逻辑,有了基业后自然是要做大做强,牢牢把控事业,让自己取得更大的利益版图。但段永平不是这样的路子,他为了兑现去美国陪伴妻子的承诺,他在步步高发展趋于稳定的时候就大胆放权给下属,自己去找家人团聚了。
这种事说起来轻易,但实际上没有几个男人做得到。在那个时代多数男人心里,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事业,事业重于家庭,事业重于一切。归根结底一句话,赚钱是大道理,英雄好汉顾不上儿女情长。
所以段永平虽然加入了国内企业家的一个什么“会”,但看到其他人都好像整天忙着干大事,把财发得更大,不像他还想着打球、喝茶什么的,他觉得没意思就退出了。
一个活得通透的人生赢家:段永平的境界,少有人及!
从事后来看,跟一群老板“格格不入”的段永平并没有少赚钱,而原来那些一心发大财,四处“整合资源”做大事业的老板,其实也没有得偿所愿,甚至是落得个折戟沉沙的下场。
段永平淡出企业管理后,时间充裕,在投资领域斩获颇多。他有次高价拍下了巴菲特的午餐,两人从此有了交集,段永平对巴菲特的策略很认同。
巴菲特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段永平也有自己的“不为清单”,所谓原则,就是做对的事,你做对的事,不对的事自然就远离了。千万不要说说而已,要记住不管多大的诱惑,如果这个事是违背原则、在不为清单上的,那就绝对不能碰。
“如果违背自己做企业的原则,那我肯定不会去做的”,段永平表示,如果什么钱都想挣,这样的企业永远也长不大。
这才是通透,在段永平看来,只赚应该赚的钱是重要的原则,而且人生很多事都比赚钱重要。段永平这样的认识和境界,在商界少有人及。
企业说到底是靠员工帮自己赚钱的组织。
对于这点,段永平看得很清楚,他本来就是因为利益分配的问题跟老东家分道扬镳的,所以他在创办公司后,从一开始就施行财散人聚的机制。
段永平认为不能随便拿期权忽悠员工和自欺欺人,期权其实用处不大,“如果不是上市企业,有期权没有用,就算是上市企业,如果不是一个成长性非常高的企业,期权也没有用。”
是啊,不能兑现、不能让员工发财的东西,岂不就是忽悠吗?段永平要稀释自己的股份分给员工,当然这也不是白给,而且因为员工当时没有钱,段永平就借钱让员工买,以后靠利润或股息还。
大道至简。把钱分好了,企业管理的一大半问题就解决了。任正ve曾说华为成功是因为分钱分得好。段永平在这点上也做得非常好,因此他能够安然当“甩手掌柜”,企业还能越做越大。
一定要让员工主动去赚钱,你为员工好,员工才能回报你更多,这个道理不复杂,但真正能够践行的老板寥寥无几。
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千万不要犯“力小任重”的错误。
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赛道和主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个“用”是有限制条件的。比如段永平如果是想去搞物理学,那就是选错了赛道。
虽然说爱一行干一行,但也绝对不能乱爱。企业也是如此,你的人力资源结构、素质和能力,以及你的财力、物力等条件都是有限的,正确的做法是集中有限的资源,力出一孔,攻击一点,这样才能成功。
否则力量分散,以有限的资源朝着无限的方向投入,那就难免自取败亡。
要知道不管个人还是企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一切围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去努力,而不是贪大求全,什么钱都想赚。
我们看看商业领域的那些败局,那些老板不是不聪明,不是能力不强,关键就在于把欲望和志向搞混了,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贪欲,犯了“力小而任重”的错误。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什么?
快乐人生才是最大的财富。这就是段永平的答案。
段永平说,“有些外在的东西是外人对你的评价,但你自己是不是感到很快乐?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
还是要扪心自问,看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什么,但现实中多少人都是因为看别人好,所以忙着去扮演别人的角色而忘了自己的角色。这样的人无论有没有“演好”都会不快乐。
“我见过太多的例子,很多人是因为有了钱以后变得不快乐了,而我个人认为如果一个有钱人因为钱而不快乐是很愚蠢的。”
所以不要犯“东施效颦”的错误,自己是什么人,真正想要什么,只有自己的心知道,人生在世唯有做好自己才能快乐,人生也值得。否则就是愚不可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