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崛起,传统餐厅如何应对?
预制菜崛起,传统餐厅如何应对?
近年来,预制菜的崛起正在深刻改变着餐饮行业的格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5100亿元,同比增长23.1%,预计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这一迅猛发展的新业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餐桌文化,也给传统餐饮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预制菜为何能快速崛起?
预制菜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市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餐饮连锁化趋势:随着餐饮业连锁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央厨房模式得以广泛应用。这种模式通过集团化采购、标准化操作和集约化生产,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效率。
外卖普及:外卖平台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预制菜的发展。餐饮门店为了在高峰期快速出餐,越来越多地选择使用预制菜。据统计,当前预制菜的B端(餐饮企业)与C端(个人消费者)消费占比为8:2,餐饮企业已成为预制菜的主要市场。
降本增效:对于餐饮企业而言,预制菜能够显著降低人力成本、房租成本和原材料浪费。通过简化烹饪流程,餐饮企业不仅提高了出餐效率,还优化了成本结构,实现了降本增效。
传统餐饮业的应对之道
面对预制菜的强势冲击,传统餐饮业并未坐以待毙。许多餐饮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应对策略,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坚守品质,拒绝预制:部分高端餐饮企业选择坚守传统,坚决不使用预制菜。例如,一些星级酒店的港式茶餐厅坚持现场制作,通过明厨明灶的方式展示烹饪过程,增强消费者对食品新鲜度和品质的信任。
混合模式,灵活应对:更多传统餐厅则采取了更为灵活的策略,即“预制菜+现制菜”的混合模式。特别是在年夜饭等重要餐饮场景中,许多家庭选择“硬菜用预制菜,家常菜自制”的模式,既保证了菜品的多样性,又节省了烹饪时间。
差异化竞争,突出特色:为了与预制菜形成差异化竞争,一些传统餐厅开始在服务体验和特色菜品上下功夫。通过提升用餐环境、优化服务质量和开发独特菜品,这些餐厅成功吸引了追求高品质餐饮体验的消费者。
未来发展趋势:共存还是替代?
预制菜与传统餐饮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从长远来看,两者更可能形成互补共生的格局。
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不同消费者对餐饮的需求存在差异。一些消费者追求便捷快速,倾向于选择预制菜;而另一些消费者则更看重餐饮体验和菜品品质,更愿意选择传统餐饮。这种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两种业态的共存提供了基础。
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预制菜的口感和品质正在不断提升。同时,传统餐饮业也在通过数字化转型和供应链优化来提升竞争力。这种双向的技术进步将推动整个餐饮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监管加强保障行业发展: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已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这种监管的加强将有助于规范行业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
预制菜的崛起确实给传统餐饮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未来,预制菜与传统餐饮将如何共存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