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预制菜销量翻倍背后:万亿市场待深耕
双十一预制菜销量翻倍背后:万亿市场待深耕
2023年双十一期间,预制菜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天猫平台上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约两倍,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消费者对预制菜接受度的快速提升。从最初的争议到如今的热销,预制菜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饮食习惯。
市场爆发:从“小众”到“主流”
预制菜市场的快速增长并非偶然。据统计,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这一趋势背后,是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对便捷餐饮需求增加的必然结果。
电商渠道成为预制菜销售的重要推手。数据显示,电商平台预制菜成交额增速达160%,其中招牌硬菜及高性价比的大单品更受欢迎。这不仅体现了电商平台在预制菜销售中的重要作用,也显示了冷链物流支持下的渠道优势。
消费者画像:谁在买预制菜?
预制菜的主要消费群体是都市年轻人群。据统计,超过70%的城市居民认为预制菜显著节省了烹饪时间。女性、青年群体、工薪阶层是预制菜的主要购买人群。特别是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预制菜因其便捷性、经济性和多样性,迅速赢得消费者青睐。
争议与机遇:预制菜的双刃剑
尽管预制菜销量激增,但争议声从未停止。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预制菜因其便捷性、省时省力等特点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也有消费者对其口感、健康性和安全性表示担忧。
小红书用户“秋秋”的分享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她在平台上记录了自己的预制菜体验:“这周菜谱:香菇肉片、蒜蓉生菜、酸辣藕丁。考虑到快放假了,做太多吃不完也是浪费。自己做饭比点外卖或食堂都便宜多了。”
另一位用户则表示:“上周测试了第一次一周预制菜,感觉还不错。真的超级省事省时间,中午微波炉高火8分钟就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晚上下班回来不用折腾,吃完饭还能去图书馆或咖啡店坐坐,感觉时间都属于自己了。”
然而,也有用户对预制菜的健康性表示担忧:“预制菜添加剂过多,不利于儿童健康。我更倾向于选择新鲜食材,虽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但为了家人的健康,这是值得的。”
行业发展:规范化与创新并重
面对争议,预制菜行业正在积极应对。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强调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并强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技术创新也成为预制菜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等技术手段,预制菜企业正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口感。例如,佛山技术学院副校长曾新安教授提出通过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可视化和集成化五个手段实现预制菜产业标准化。
未来展望:万亿市场待深耕
预制菜市场的未来充满潜力。随着健康意识提升和技术革新,行业正朝着更营养、多元的方向发展。同时,品牌竞争加剧和供应链优化将进一步推动市场成熟。
然而,行业也面临挑战,如食品安全和同质化问题。企业需通过创新和透明化管理来增强消费者信任,并通过差异化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
总体而言,预制菜在争议中快速发展,既反映了现代生活的需求,也暴露出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监管完善,预制菜有望进一步赢得市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