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检察官到律师:杨斌的公益之路
从检察官到律师:杨斌的公益之路
2005年,广州发生了一起令人揪心的溺婴案。一位名叫周模英的年轻母亲,在生活重压和情绪崩溃的双重打击下,将自己9个月大的女儿溺死在河涌中。这起案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而时任广州市检察院公诉处检察官的杨斌,在这起案件中的表现,却让人看到了法律之外的人性温度。
在法庭上,杨斌发表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公诉词:“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女孩,漂亮得令公诉人不忍多看。她来到这个世界,只有短短的不到9个月。作为本案的经办人,虽然我从未见过她,但我仍然为她的命运而感叹而痛惜,但愿她已经上了天堂,但愿她已经化为天使,但愿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位肩负指控职责的检察官,竟然在法庭上为被告人周模英求情。她分析了周模英的作案动机:“生活的操劳,丈夫的冷漠,疾病的困扰,经济的重压,再加上远离家乡亲人,缺少应有的沟通,孤独、压抑、郁闷的情绪无法发泄,再加上自身的愚昧,这一切促使了周模英选择了这样一种冲动愚蠢的行为。”
她甚至为周模英陈情:“周模英的遭遇,固然是她个人的悲剧,但何尝又不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悲剧?周模英站在法庭上接受审判,固然是法律的胜利,但是我们不能漠视隐藏在背后的社会原因和背景,我们不能忘记站在她身后的那些挣扎在社会底层,为生存而苦苦呻吟的人们,他们的苦难和命运。这也是法律应有的良知。”
虽然杨斌的陈情未能改变一审判决,周模英最终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但杨斌的举动却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她也因此被评为“中国正义人物”,成为公众眼中的“明星检察官”。
2013年,杨斌获得“责任中国年度公益行动奖”,这一奖项虽然没有详细说明具体事迹,但无疑是对她在公益行动领域持续贡献的认可。
2015年,45岁的杨斌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辞去公职,成为一名律师。她表示:“我觉得我一天都不想等了,这种不信任感让我觉得必须离开。”离开体制后的杨斌,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法律实践和公益事业。她不仅参与各类法律研讨会,分享专业知识,还通过微博等平台积极发表对公共事务的看法,展现了一个法律人的社会责任感。
从检察官到律师,从法庭到研讨会,杨斌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在法律的框架内,最大限度地展现人性的温度。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法律不仅是冷冰冰的条文,更应该承载着对人的理解和关怀。正如她在周模英案中所展现的那样,真正的正义,不仅仅是惩罚犯罪,更在于理解人性的弱点,给予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以希望和出路。
在当今社会,我们越来越需要像杨斌这样的人,他们不仅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更拥有一颗温暖的心。他们让我们看到,法律的真正价值,在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更在于守护每一个个体的尊严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