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工科下的创业达人:如何培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工科下的创业达人:如何培养?

引用
中国科技网
7
来源
1.
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4-07/29/content_575353.htm?div=0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04A04NEM00
3.
https://gaokao.chsi.com.cn/gkxx/zybk/202405/20240516/2293293810.html
4.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8324
5.
https://www.zzu.edu.cn/info/1220/85266.htm
6.
http://www.jyb.cn/rmtzgjyb/202403/t20240319_2111169098.html
7.
https://iie.hk/index.php/iie/article/view/294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工科建设已成为我国应对国际竞争新形势的重要战略。作为新工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更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01

新工科建设: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新使命

2024年3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东锋指出,新工科建设要聚焦新质生产力建设新要求,深入推进“新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这意味着新工科建设不仅要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改造升级,更要根据国家未来需要、社会发展需要建设一批新的专业。

02

“铸魂、砌骨、强肌、聚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四大策略

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业型人才?某高校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铸魂、砌骨、强肌、聚气”四大策略。

  • 铸魂:思政引领与AI思维驱动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与智能系统设计能力,提升其在数字化时代的竞争力。

  • 砌骨:贯穿式实践知识体系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从大一到大四,分别设置启发、萌芽、实践和孵化阶段,逐步深化创新创业能力。每个阶段通过“课程+”传授理论、“实践+”提升能力、“项目+”训练双创,形成闭环培养体系。

  • 强肌:以赛促学与科研导师制

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激发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实行科研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科研项目,提高创新能力。

  • 聚气:校企协同育人

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和研发中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拓展国际合作项目,引入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03

创新实践:从课堂到创业的桥梁

以某高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金工实习课程改革为例,看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培养创业型人才。

金工实习是工科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学内容过于依赖普通车削和钳工等手工技能,忽视了数控加工等先进技术;教学方法上采用“边教边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部分学生对实习内容存在偏见,认为这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缺乏技术性和创新性。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

  • 优化课程体系:选择象棋、陀螺等学生熟悉的产品作为数控加工实践对象,激发学习兴趣。
  • 跨学科融合:设计“平衡小人”“不倒翁椅子”“无动力小车”等项目,融合物理学、数学、美学等多学科知识。
  • 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自主式、协作式、研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04

产教融合: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新路径

江苏理工学院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50%以上毕业生属于新工科领域,专业对口率超过70%,用人单位满意率超过90%。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实践:

  •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工程学、材料科学两个学科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拥有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10项、省级专业建设项目29项,10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

  • 构建创新培养模式:推出60余门微课程,设立7个微专业,探索微校区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确保学生充分学习前沿知识,掌握最新技术。

  • 产教深度融合:与南京大学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建立多个产学研平台。通过职普融通、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促进协调发展。

05

展望未来: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

新工科建设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保持教育内容的前沿性?如何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优秀专业素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