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水满乡生态茶产业的崛起之路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水满乡生态茶产业的崛起之路
2023年,海南省五指山水满乡实现旅游收入突破4300万元,茶叶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茶青收入超过1000万元。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当地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的平衡点——生态茶产业。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蝶变
五指山水满乡位于海南省中部,自古被称为“九山半水半分田”,是真正的“山窝窝”之地。如今,水满乡87%的面积都划入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在守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当地摸索出“茶+文旅”的发展新模式,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更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水满乡党委书记林豪一直工作在基层、调研在基层、收集茶农建议在基层。两会召开前夕,林豪进村入企,了解百姓、企业心声。今年,他尤其关注的是乡里如何走好“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乡村振兴之路,希望“生态产业化”能提升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最严格的保护,最蓬勃的生机
2021年10月12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成为我国首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这里拥有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
3年来,这里的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至7群42只;圆鼻巨蜥、海南山鹧鸪、海南孔雀雉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专项调查相继完成;通过迁地保护、野化放归,30只海南坡鹿重现国家公园;在全国率先开发国家公园碳汇产品并实现首批交易额35万元……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构建智慧化生态管护新模式,通过建设省级智慧管理中心、智慧雨林大数据中心平台,启动“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项目,探索构建“森林动态监测大样地+卫星样地+随机样地+公里网格样地”四位一体的热带雨林监测体系,以信息化、智能化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
一棵古茶树,一片致富叶
在五指山市水满乡,村民用古茶树的种子培育出茶苗。生长在五指山市水满乡鹦哥景红茶园的海南大叶茶古树,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迁。
当前五指山市正在开展野生茶树资源普查行动,目前已普查到五指山大叶茶野生茶树3600余棵,其中百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200余棵。五指山大叶茶野生茶树主要分布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及五指山市各乡镇的林区。
在五指山市水满乡鹦哥景红茶园内,5株古茶树挂上了市林业局颁发的古茶树保护牌。“经林业部门鉴定,这些古茶树树龄大概是120年,可以说是五指山大叶茶的‘活化石’、基因库了。”海南鹦哥岭景红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周玉景说,目前这几株古茶树依旧会进行采摘修剪,茶树种子也会拿来进行育苗种植。
五指山市野生茶树资源普查行动仍在继续进行中,由于很多野生茶树生长在深山老林里,还需要进一步开展调查和记录,通过普查行动收集、保存海南大叶种茶野生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此外,五指山市林业部门将推动立法保护野生茶树、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开展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落实,助力五指山市茶产业发展。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不仅是一片生态保护区,更是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通过生态搬迁、产业转型、社区共建等方式,国家公园正带动周边社区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在五指山市水满乡,村民们不仅通过种植茶叶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还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销售土特产等方式增加了收入来源。2023年,水满乡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突破4300万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超2万元,增速突破12%。
下一步,水满乡将继续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做优做特大叶茶等热带特色高效农林产业,传承发展好黎苗文化,深耕茶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拓宽乡村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