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工科AI人才养成记:如何不被AI取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工科AI人才养成记:如何不被AI取代?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11A06NHH00?media_id=&suid=
2.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066596
3.
https://finance.sina.com.cn/cj/2024-10-08/doc-incrvwyt0687171.shtml
4.
https://www2.nynu.edu.cn/yuanxi/jdgch/info/1108/4580.htm
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08/22/10134696_1136060054.shtml
6.
http://jyt.ah.gov.cn/tsdw/gdjyc/tzgg/39854539.html
7.
https://www.jiqizhixin.com/articles/2024-12-17-8
8.
https://www.toudeng.cc/archives/14836
9.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8237838.html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培养出既能掌握前沿技术,又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AI人才,成为教育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01

AI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根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AI大模型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潜在影响研究:2024》报告显示,大语言模型、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招聘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自然语言处理岗位招聘量同比增长111%,深度学习岗位增长61%,机器人算法岗位增长76%。

同时,AI技术的发展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模型相关岗位中,40%要求求职者具备硕博学历,且多数岗位要求3年以上工作经验。在技能方面,Python、C/C++、Java等编程语言,以及PyTorch、TensorFlow等机器学习框架成为必备技能。

0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面对AI发展的挑战,高校纷纷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以某高校为例,其提出的“铸‘魂’·强基·融创”模式,为AI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 铸“魂”:将思政教育与AI思维深度融合,强化学生的技术伦理和社会责任感。例如,通过案例教学和伦理讨论,帮助学生理解AI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 强基:构建贯穿式实践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实践项目,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

  • 融创:推行以赛促学、科研导师制及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通过参与各类竞赛和科研项目,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应用场景。

这一模式已在多所高校实施,覆盖学生超过5000人。数据显示,参与项目的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奖率提高了40%,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03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新工科建设为重要抓手,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未来,AI人才培养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实践能力培养和国际视野拓展。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更多产学研合作平台。同时,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关键,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面对AI发展的浪潮,只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真正能够驾驭AI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