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资环大学AI教学改革:西部职教改革的创新探索
兰州资环大学AI教学改革:西部职教改革的创新探索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兰州资环大学”)作为2021年升格的职业本科院校,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学校以“铸魂·强基·融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引,通过课程创新、师资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等举措,为西部地区培养了一批具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创新课程体系,打造特色专业
兰州资环大学依托自身在气象、安全工程等领域的专业优势,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传统专业的融合。学校从2019年开始,由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张小梅带领团队开发了“Python程序设计”课程,这是学校建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在特色专业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内容。
该课程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既注重基础理论的讲授,更强调技术的转化和应用。经过几年的努力,这门课程不仅在信息工程学院内部得到广泛应用,还积极与学校其他特色专业协同建设,有力支撑了气象、安全工程等专业在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背景下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前,“Python程序设计”课程已经走出了信息工程学院,面向全校多个学院和专业开设,并作为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面向校内外学生开放。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兰州资环大学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采取了多项措施,全面提升教师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气象学院院长张民表示,应对人工智能对学科的冲击,首先要在师资建设上全面加强。学校一方面鼓励教师提升学历,系统学习人工智能赋能相关专业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学校与行业的交流协作,选送教师前往一线气象站所开展访学,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在行业中的最新应用成果。
以石磊老师为例,他通过学校统一购买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学校组织的专题报告以及与企业合作的培训项目,全面充实相关知识,了解行业动态。同时,他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自学,努力提升自己在人工智能赋能气象学科方面的知识储备。
建设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实训是重中之重。兰州资环大学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应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学科实训空间建设模式。
例如,气象学院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了多个实训基地。这些基地配备了先进的气象观测设备和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同时,学院还邀请气象领域的知名专家和行业一线的技术骨干来校交流分享,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改革成效显著,示范作用突出
兰州资环大学的AI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参与项目的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奖率提高了40%,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多家合作企业反馈,该模式培养的学生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然而,改革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由于人才竞争激烈,加之西部高校各方面的配套有限,学校在引进具有人工智能背景的高素质人才方面遇到一定困难。此外,部分教师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兰州资环大学的AI教学改革实践,为西部地区职业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学校通过课程创新、师资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维度举措,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未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兰州资环大学必将在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改革中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