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产业:全球市场的风向标
中国钢铁产业:全球市场的风向标
2023年,中国钢材产量达到13.63亿吨,同比增长1.67%,粗钢产量10.19亿吨,同比增长0.60%,生铁产量8.71亿吨,同比增长0.83%。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内经济,更对全球钢铁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近年来,中国钢铁产业在产量保持高位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产业链来看,上游原材料成本占钢铁行业总成本的七八成,其中铁矿石占比最高,达到40-55%。因此,上游价格波动对钢铁行业经营影响较大。
在技术发展方面,中国钢铁产业正积极推进绿色转型。世界钢铁协会数据显示,2017-2020年中国生铁表观消费量逐年上涨,2020年达到8.93亿吨,同比增长10.20%。然而,2021-2023年生铁表观消费量略有下降,2023年为8.71亿吨,同比上涨0.77%。这反映出中国钢铁产业在控制产能、优化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中国钢铁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兰格集团总裁刘陶然指出,当前钢铁行业面临品种需求分化、行业竞争加剧、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及出口压力升级等多重挑战。特别是需求下降的问题,给钢管行业带来一定压力,依靠传统的薄利多销思路已难以维系。
中国钢铁产业对全球市场的影响
中国钢铁产业的产量和出口政策对全球市场具有重要影响。2024年1-3月,全球8家主要钢铁企业中有6家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其中,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核心上市子公司宝山钢铁的营业利润降至28亿元,减少4%;韩国浦项制铁控股的营业利润降至5830亿韩元,减少17%。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钢铁过剩”。尽管房地产不景气导致建筑用钢材需求减少,但中国钢铁企业仍保持高水平生产。过剩的廉价中国钢材被出口到世界市场,导致行情恶化。用于汽车和家电等广泛领域的热轧卷板的东亚价格目前为每吨545美元,处于约3年零7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未来发展方向: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
面对挑战,中国钢铁产业正在谋求转型升级。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表示,目前中国还没有完全完成城镇化进程,人均钢铁需求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钢铁仍将保持较大需求规模。但企业应严格控制生产结构,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并坚持加大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来应对挑战。
新能源领域用钢将成为新的增长点。专家预测,新能源领域用钢将保持持续较快增长,是减中有增、减中有质的重要领域。同时,废钢资源的循环利用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国际合作方面,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光远建议,钢铁企业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加强风险管理,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应注重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总体来看,中国钢铁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国际合作,中国钢铁产业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继续在全球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