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鸡蛋,真的好吗?最新研究告诉你答案
每天一个鸡蛋,真的好吗?最新研究告诉你答案
鸡蛋是日常饮食中常见且性价比较高的营养佳品,它不仅价格亲民、美味可口,还富含优质蛋白、铁、钙、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元素。然而,关于鸡蛋的摄入量一直存在诸多争议,特别是蛋黄中的胆固醇是否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等问题。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适量食用鸡蛋不仅无害,反而对血管健康有益。
每天吃一个鸡蛋,真的好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一般成年人群每周可摄入300~350克蛋类,健康人群每天吃一个全蛋,是比较合理的。这个推荐量是基于大量科学研究得出的,既能够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又不会带来健康隐患。
最新研究:适量食用鸡蛋有益健康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utrients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显示,每周摄入1-6个鸡蛋有助于延长老年人寿命并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与不吃鸡蛋相比,每周摄入1-6个鸡蛋,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9%,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5%。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适量食用鸡蛋对健康的益处。
不同人群如何食用鸡蛋?
普通成年人:每天食用1个鸡蛋即可满足营养需求。如果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如水煮、蒸制等,无需过分担心胆固醇问题。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控制鸡蛋摄入量,建议隔天吃1个鸡蛋。同时,注意饮食均衡,减少其他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健身人群:运动量大,对蛋白质需求高,每天可以食用3-4个鸡蛋。但要注意,过多摄入蛋黄会增加胆固醇摄入,建议多食用蛋白部分。
老年人:鸡蛋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且易于消化吸收,适合老年人食用。每天1-2个鸡蛋对健康有益。
婴幼儿:鸡蛋是良好的营养补充来源,但应避免整颗食用,建议做成蛋羹或蛋花,更易于消化吸收。
如何科学食用鸡蛋?
最佳食用时间:早餐是吃鸡蛋的最佳时间。一方面,经过一夜睡眠,人体需要补充营养,鸡蛋能迅速补充消耗掉的营养。另一方面,早上吃鸡蛋,全天热量摄入更低,有利于控制体重。
推荐烹饪方式:水煮蛋是最佳选择。水煮蛋口味清淡,不需要额外加入油盐,营养保留全面,好消化好吸收。鸡蛋汤、蒸鸡蛋羹、水煮荷包蛋也是不错的选择。
注意事项:鸡蛋虽好,但不宜过量。摄入过多鸡蛋,不但蛋白质不能很好地吸收,还会过多地摄入蛋黄中的胆固醇,长期下去可能会引起血脂增高。
鸡蛋中的胆固醇会影响健康吗?
鸡蛋中的胆固醇主要存在于蛋黄中,一个较大的鸡蛋中含有约186毫克胆固醇。虽然这个数值看起来较高,但研究表明,鸡蛋中的胆固醇对血胆固醇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美国心脏协会指出,健康人每天摄入一个鸡蛋不会增加心脏病风险。而且,鸡蛋中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健康非常有益。
鸡蛋的外用价值
除了作为食物,鸡蛋还有许多外用价值。例如,鸡蛋清可以用于美容,蛋黄油可用于治疗湿疹、烫伤等皮肤问题,鸡蛋壳内膜(凤凰衣)可用于去除黑头。这些传统用法在《本草纲目》《太平圣惠方》等古籍中都有记载。
总之,鸡蛋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适量食用对健康非常有益。每天一个鸡蛋,不仅能提供全面的营养,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烹饪方式和食用时间也很重要,建议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并在早餐时食用。对于有特殊健康状况的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