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福州夏日风景
古诗词里的福州夏日风景
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客,更因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从西湖的荷花到乌塔的夜景,从南台岛的寺庙到鼓岭的清凉,历代文人墨客用优美的诗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夏日画卷。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里的福州,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福州金山公园荷花 陈暖 摄
夏之名胜:妩媚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
福州西湖美景 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游西湖
宋·朱熹
越王城下水溶溶,
此乐从今与众同。
满眼芰荷方永日,
转头禾黍便西风。
湖光尽处天容阔,
潮信来时海气通。
酬唱不夸风物好,
一心忧国愿年丰。
福州西湖荷花 来源:福州市园林中心
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年)八月,朱熹来到福州西湖,在心忧国计民生的胸怀之外,他的笔下,满眼的荷花尽日盛开,湖光的尽头是开阔的天空,潮起潮落,与大海气息相通。纵是儒圣,也不能不为西湖夏日的秀美风景而动心。
夏之城景:十里人家,灯火繁盛
乌塔和白塔的夜景 陈建国 摄
福州即景
宋·谢泌
一别无诸岁月长,
遥闻此景画难能。
湖田播种重收谷,
道路逢人半是僧。
城里三山千簇寺,
夜间七塔万枝灯。
常年六月东山里,
地涌寒泉漱齿冰。
谢泌(950—1012年),于景德元年任福州知州。此诗为谢泌离任福州太守之后所写,回忆了亲身经历过的福州的历史风貌。
自五代王审知大力提倡佛教,直至宋代年间,福州佛塔之多、寺院规模之大冠于南方各省。诗中所勾勒的“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是当时福州城内的一大奇观。
夏日炎热,福州的东山里依然有寒泉解渴降温。佛塔、寒泉与勤劳而信仰虔诚的人们,共绘出宋代福州夏日的独特景观。
夏之基调:花木茂盛,雨水充沛
大庙山遗址上的登高亭 来源:福州市教育局
登南台僧寺
唐·韩偓
无奈离肠日九回,
强摅离抱立高台。
中华地向城边尽,
外国云从岛上来。
四序有花长见雨,
一冬无雪却闻雷。
日宫紫气生冠冕,
试望扶桑病眼开。
福州鼓岭 陈奇 摄
韩偓(842—923年)是晚唐诗人,官至左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因不肯依附权臣朱温,韩偓投奔闽王王审知,隐居于泉州南安,直至终老。到福建后,韩偓已是经历政治动荡之人,寄身离乱、感时伤事、借景抒怀。在《登南台僧寺》中,人们能感受到福州这个东南滨海城市充沛的雨水与温润的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