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这几种蔬菜要少吃,含甲醛还致癌?告诉你真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这几种蔬菜要少吃,含甲醛还致癌?告诉你真相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850114

近年来,关于蔬菜中甲醛含量的谣言层出不穷,从"胶带捆绑的蔬菜甲醛超标10倍"到"某些蔬菜被浸泡甲醛",这些传言让不少消费者感到恐慌。那么,这些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我们又该如何选购和处理蔬菜以确保食品安全?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用胶带捆绑的蔬菜有毒?

对于这个说法,大众主要担心的点是胶带粘合剂成分为甲醛,会对健康产生威胁。但其实根本不用担心,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标准内对与食物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都有严格的规定,只要是符合标准的产品,则不会给健康带来影响。

捆绑蔬菜的塑料膜和粘合剂都是聚合物,在常温下性质十分稳定,很难释放出大量甲醛。

深圳市质检员还曾对11个蔬菜以及胶带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是胶带与蔬菜接触部位均未检测到甲醛。胶带上虽然检测到了微量甲醛,但只有在60℃的醋酸溶液中浸泡2小时才会出现,这显然不会出现在蔬菜出售的环节上。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胶带上真的有甲醛,且残留到了接触的蔬菜上。可甲醛是个水溶性、挥发性很强的物质,在择菜、洗菜以及烹饪的过程中都可以去除。

另外,甲醛虽然有毒也有所谓的安全剂量。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日摄入不超过0.2mg/kg的量,不会给身体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

食物中也可能含有甲醛,怎么来的?

除了日常常说的一些家居软装、房屋装修时容易有甲醛外,一些食物内也会有甲醛存在。甲醛是新陈代谢过程的产物,特别是蔬果、鱼类、肉类以及甲壳类海鲜内,都有不同浓度的甲醛存在。

尤其是鱼类和海产品,因其内里有氧化三甲胺存在,在死后其会降解成三甲胺、二甲胺,同时产生甲醛,让海产品变僵硬。

还有些食物内有甲醛,则是黑心商家为了延长食物的储存时间、防止腐败变质非法添加的。

而关于蔬菜内有甲醛的传言,网络上一直流传甚广,很多人因此而不敢吃这些蔬菜,如金针菇的异味是泡了甲醛导致的、娃娃菜经常用甲醛浸泡来保鲜。但其实这些说法都缺乏科学依据,不可轻信。

  1. 金针菇

袋装金针菇打开后会闻到一股刺鼻的异味,很多人说这是泡过甲醛导致的。实际上,金针菇的异味是由于运输过程中温度环境差异让金针菇无氧呼吸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挥发性醛类气体,并不是甲醛。

  1. 白豆腐

豆腐的颜色与原材料以及凝固剂的种类相关,并不一定是添加了甲醛所致。且在豆腐内添加甲醛也没有多大的作用,没有商家会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1. 娃娃菜

最早关于娃娃菜泡甲醛的说法来自于2015年山东电视台的报道,报道称菜贩子在装袋娃娃菜之前会将根部浸泡甲醛,以此来防止根部变黑。

但后来聊城市食药监局介入调查的结果显示,三批娃娃菜均未检出甲醛成分,相关人员称,这可能与甲醛易挥发的特点相关。

实际上,商家使用甲醛来保鲜并不是一个划算的手段,一来甲醛成本不低,且属于违法行为。再加上甲醛要达到防腐作用需要很高的浓度,这样一来会产生较大的刺鼻气味,很容易露馅。

总之,消费者在购买娃娃菜时,应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同时,甲醛易溶于水,建议在食用前将娃娃菜充分清洗,以降低潜在风险。

如何筛选“健康”的蔬菜?

想要购买到健康的蔬菜,日常一定要注意这几件事,每个人都需要学习。

  1. 正规场所购买

购买食物时,要注意选择合格的商家和品牌,这样做可很大程度降低购买到问题商品的可能性。同时要注意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尽量选择新鲜的产品。

  1. 学会分辨

看:蔬菜并不是颜色越鲜艳的越好,一些颜色鲜艳的可能是添加了催熟剂、植物激素所致的。

闻:甲醛有一股刺激性的气味,购买的时候可以闻一闻,有明显异味的不要买。

摸:表皮过于光滑的蔬菜一般不建议购买,这很可能是喷洒了胶质、淀粉所致的。

  1. 正确处理

反复清洗:甲醛可溶于水,在购买回家后要在流水内反复清洗。

盐水浸泡:淡盐水具有杀菌的作用,购买回家的蔬菜可先用淡盐水浸泡,之后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干净。

充分加热:甲醛遇到高温后会挥发,在烹饪的时候要彻底煮熟,也能很大程度减少甲醛摄入的风险。

网上广为流传的甲醛会出现在食物内的说法大都不可信,对此我们要学会甄别,不要因为不实的传言而影响了正常生活。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