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县冷水鱼产业: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江口县冷水鱼产业: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2023年,贵州省江口县冷水鱼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县建成38个生态渔业基地,年产量超7800吨,产值达1.81亿元。这个位于梵净山脚下的小县城,正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科学的产业发展模式,将冷水鱼养殖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依托生态优势,打造冷水鱼养殖基地
江口县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地带,年均气温16.2℃,拥有得天独厚的冷水资源。据资料显示,全县冷水储量超过1亿立方米,为冷水鱼养殖提供了天然的环境优势。
在江口县鱼良溪村,一个占地3.6万平方米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格外引人注目。基地内分布着74个鱼池,集鲟鱼繁育、养殖、加工于一体。贵州鼎基石寻龙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经理王蔚铭介绍,基地主要养殖两个品种:商品鱼和用于制作鱼子酱的大鲟鱼。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两亿元以上。
科学规划引领,构建完整产业链
江口县将冷水鱼产业列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之一,纳入“134”现代产业体系。通过科学规划和政策引导,逐步构建起一条从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在产业链上游,江口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养殖。目前,全县已发展规模化养殖基地15个,年产冷水鱼突破7000吨。在产业链中下游,通过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例如,鲟鱼不仅作为商品鱼销售,还开发出鱼子酱等高附加值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江口县在发展冷水鱼产业的同时,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通过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和养殖技术规范,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例如,鱼良溪村冷水鱼基地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有效解决了养殖废水处理问题。同时,基地还通过智能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水质和鱼的生长状况,确保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带动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冷水鱼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据统计,江口县冷水鱼产业已带动数千人就业,其中包括不少脱贫户。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江口县还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路网。例如,通过“以商招商”的方式,吸引周边10余家水产商合作,不仅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还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
创新机制,激发产业活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冷水鱼产业发展,江口县创新推出了“梵净生态账户”机制。这一机制通过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交易中心,打通生态、金融、经济之间的转换通道,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截至目前,江口县已建立“梵净生态账户”10471个,授信金额达4.99亿元,投放资金4.7亿元,有效降低了农户和企业的融资成本,激发了产业发展活力。
江口县冷水鱼产业的发展,是贵州省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江口县不仅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更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